不瞒你说,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已经是我第二次写了。
孤陋寡闻的我在《朗读者》里首次知道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紧接着我去看了电影。
“这电影可真是长啊!节奏又慢!故事又乱!但电影画面还都挺美的,随手一截就是大片。”
这是我看第一遍时的感受。
为什么又想写这部电影了呢?因为一开始看不懂所以去查这到底讲了什么。
查到的内容牵引我二刷……三刷……
故事似乎简洁明了,深思背后却又令人毛骨悚然,就像现在的社会一样,到底谁才是是“凶手”?虽说难辨,但还是有逻辑可循的。
在大多数观众心里,这部电影有两个故事,一个是电影本身呈现出来的“幻想故事”,另一个则是根据种种画面和逻辑推演出来的“真实故事”。
一个幻想故事,确实可以天马行空;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必须符合现实。在那个“幻想故事”里有食人岛,那是一座深海中的热带雨林,岛上生存着无数活蹦乱跳的狐獴。
上面的岛美吗?那就是“幻想故事”里的食人岛。
狐獴在沙漠里,美丽的岛在海上。
漂亮的东西果然都不那么安全,食人岛夜里开始产生强腐蚀性液体,想要腐蚀岛上的一切活物,这好像又是现实社会,身边那些光鲜亮丽的一切似乎也会默默想在黑夜里吞噬着些什么。
派一路漂流,与虎为伴,时刻深处危险之中,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路上虽说坎坎坷坷,好歹也算经收到了“上帝的礼物”—和百兽之王有了感情也欣赏了世间美景。最终派获救、老虎回归自然,这第一个故事多么美好啊!
可是我更相信我所理解的第二个故事。
派、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派吃掉了厨师和母亲。
我这么理解也是因为那座美丽的岛,仔细看看岛的全景,似乎像躺着的人,这个人是谁?我理解为母亲。
派的母亲与厨师发生争执后被厨师刺伤,接着死去。岛上的情景在我看来,狐獴意味着母亲身体上的蛆虫,一个个美丽的水坑暗喻着尸体腐烂的破洞。
影片的最后,派把两个故事都讲给了记者,随后问到“你偏爱哪一个?”
派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派明白,宗教是把残酷的现实美化后呈现出来的。但是,人在极端的情况下,连自己的母亲都可以吃掉,更别说其他“小坏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中国人最可怕的就是没有信仰!
更何况派是有信仰的人,他依旧会吃掉自己的母亲,如果派够虔诚,就会饿死在船上。这也是派之后为什么那么感谢父亲(父亲是无神论者,曾劝他不要信教,并提到过现实的残忍)。
那些做“小坏事”的人,你也和老虎漂流了吗?[笑哭]
信仰不是你相信什么神,而在于你相信有什么力量能够帮你度过残酷的现实,支撑你的信念,相信你的坚持。而不是选择麻痹自己来逃避未完成的事。
在海上,派花了很长时间驯服理老虎,这是人性与兽性的斗争,最后派控制住了自己的兽性。派得救后回归正常生活,老虎头也没回的回归森林。
李安用科幻片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西格弗里·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