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份,十堰的冬天,寒风呼啸。牛医生(化名)坐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急诊室里,有点心不在焉。作为主治医生,本不应值急诊夜班。可今天值班的住院医生病了,主任指定由他代班。那时候医院条件不好,没有空调和暖气,诊室里只能用带烟筒的蜂窝煤铁炉取暖。他感觉诊室温度不高,于是打开炉盖,炉火已经奄奄一息。他叹口气,也不打算挽救了,于是盖上炉盖,到诊桌前坐下。还好,病人不多,也不复杂。他如行云流水般打发完几个病人,已是深夜11点钟,按规律,这个时候可以到诊室里间的小床上躺一躺了。他刚钻进冰凉的被子,还没捂热就听见急诊护士敲门声:“牛医生,来病人了。”他极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迎诊病人。来的两个人一看就是母女,个子都不高,老实巴交的模样,都穿着山里常见花色的棉祆棉裤,显得很臃肿。牛医生问:“谁看病?”女孩小声回答:“我看病。”紧接着就是往病历上填写基本资料,女孩17岁。牛医生用山里话问道:“咋不好?”女孩回答:“小肚子痛,”“还有哪不好,”“尿多,说尿就要尿。”“尿的时候痛不痛?”女孩迟疑了一下:“痛”。“多长时间了?”女孩妈插嘴说刚摸黑开始的。主诉明确,问诊完成,该查体了。牛医生搓了槎冰凉的双手,拿起听诊器,看看女孩臃肿的穿着,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听诊器,拿出化验单填写起来,“先去验个尿吧。”母女俩起身去厕所,然后去化验室。牛医生此时心里想,应该是急性尿路感染吧,化验单回来就可确诊了。半小时后化验单回来,牛医生仔细审视了尿常规各项:红、白细胞各两个加号,尿旦白一个加号。嗯,符和前期诊断,于是在病历上写下:急性泌尿道感染。拿出处方笺,飞快的开药: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入1000毫升5%萄糖液静脉滴注。护士将女孩安排在急诊观察室2床,熟练的找到女孩右手背静脉,一针见血。护士调整好滴速,嘱咐女孩妈,第一瓶滴完就叫她。从诊断到治疗,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毫无破绽,第二天早上再给女孩开点口服药就可以回家了,牛医生滿意的搓搓手,躺回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三点半钟,急诊观察室里寂静无声,只听见留观病人轻微的呼吸声。突然间,“哇”的一声,一个婴儿嘹亮的哭声打破了暗夜的平静,2床的女孩诞下一个男婴,直接娩在床边的痰盂里…………。
第二天早上刚上班,牛医生如此奇葩的误诊立刻传遍了全院。我与牛医生平日里关係不错,赶紧找他问问这是咋地啦,他很详细叙述了整个诊疗经过,于是我用文字完整复制了以上的埸景,我发誓,全是实情,决无杜撰。
牛医生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给病人查体,天气再寒冷也得检。只要女孩解开棉祆,她隆起的肚子就会暴露无遗,马上叫妇产科值班医生来会诊,误诊就不会发生。当年农民基本是文盲,医学知识贫乏甚至一无所知,看病时主诉会模糊不清,不仔细询问,很可能就被带到沟里。女孩的妈也有责任,女孩是未婚先孕,(后来调查时知道的,)孩子妈要么是装聋作哑,不跟医生说实话,或者真象她说的一直不知道女儿怀孕。
误诊的代价蛮大的。壹周后,牛医生从临床医生的队伍里消失了,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多了一位牛老师……。我一直很同情他,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