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都变成了“免费的”,然后随着新商业模式出现,很多原本高价的东西也变得廉价甚至“免费”。于是,免费也成了一种商业模式,渐渐的,大家就习惯了“免费”。
我不是经济砖家,也没咋研究过商业模式,书读的又少,所以对于“免费”的态度就像看片一样,心里很想,又觉得不好。不好的感觉从哪里来呢?关键一点,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不会无缘无故免费,就像百度搜索虽然对于普通用户免费,但是却置入了很多广告,而广告就是跟商家收费的,商家愿意花钱自然是因为能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里挣钱。
当然百度搜索的广告一般不会让人明显感到不适,但优酷土豆的广告就不一样了。看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开头广告都有两分钟,然后看的正爽时又突然来一发广告,分明就是在“强奸”用户嘛。所以很多人就会吐槽,说优酷怎么这样恶心。
其实人家服务器带宽各方面成本相当大的,就靠广告挣点钱,不然咋过活。可我广大用户哪管这个,以前都没什么广告,现在用户体验变差了,当然要有怨言。于是少部分人愿意(略带不爽地)购买会员,享受高清与无广告干扰。大部分人继续忍受变差的体验,然后发着牢骚。
不仅优酷,很多其他公司或产品也遇到类似问题。免费的模式、良好的体验获得了很多用户,然后想赚钱了,就开始被吐槽、被抛弃。然后公司就会纠结该怎么办,因为不像以前百度腾讯那样容易转化了,用户变不成客户,于是花的钱像是做慈善——真成免费的午餐了。作为一个公司,如果空有用户,却没有商业,那就是白搭。
很多人会鼓吹免费模式,会说先把用户量做上去,然后再找商业模式,再去做转化,甚至披上“互联网思维”之类的外衣。我很害怕,但凡有人说这些就觉得是在骗人。看过不少产品,有的一夜成名拥有了大量用户,几天之后又沉寂无人问津;有的DAU几十万,但是就没人付费没能商业化只好放弃转移目标。当然也有些成功了的产品,比如万能WIFI钥匙之类,相对而言仅是少数。
总之我是没什么远见的人,所以特别希望离商业近一点。看产品就愿意研究一下它可以怎么赚钱,然后才是怎么做大。如果不能赚钱,那做大也只是浪费钱财精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