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和不懂

  缘起是聊到了一档节目,过程中因各方信息的缺失和沟通的问题,变成了一段小的插曲

  也就是日常生活里极普通的事儿,先是A提及节目的一段场景,B说没有这样的场景,此时为了确认自己记得不错,A在网上找了相关信息以证实;B放弃之前的话题,说此情景并不在自己看过的一期(也就是不在A认为的一期),总得说,来来回回几遍,最后,B觉得A没有给到B机会来解释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也并没有被A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放弃沟通.

深切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感受到被放弃沟通的时候彼此心里的不舒服,大约一方心理想着想着明白了刚刚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不纠结这个事儿了,而另一方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不像小时候玩过家家,突然两个小朋友闹别扭了,可能隔了一会儿也就好了,成人总是很在意原因的,很想以后避免这样的情景重现,这也是了解的前提了,以为对方应该懂得自己,这个执念恰恰是直面问题的阻碍.

沟通大约是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通路,需要互相努力才有圆满,这世上的人千差万别,酒逢知己千杯少,彼此相近才会如此,却即便相近也还是不同,所谓的思路都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种叫做理应,尊重不同,保全耐性是很好的润滑剂.

一件事儿可以定位到说究竟是在哪个问题上彼此的理解不同,不陷落于情绪,不纠结在对方不理解就失去耐性,体会到事件背后的那颗期待理解和包容的心,更有助于建设性解决问题.

事事都懂,事事上风,会不会不懂对方的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很多事都没必要解释,以前觉得那句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怎么说都一样,对人呢,最重要的是你心里的那个印象,...
    gogogirl_uv阅读 165评论 0 0
  • 彼得原理,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常常误以为在某个岗位或某个任务干得好,就认为这个人干啥都好。 因此...
    闫海涛老师阅读 307评论 0 0
  • 今天演了一回林黛玉,将她的抑郁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形象逼真,就不知今天中了什么魔法,泪腺一刺激就不可收拾,就像断了...
    东阁糖阅读 2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