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参加一场完美的音乐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考虑到有些朋友没有参加音乐会的经验,我特别准备了这篇小文章,让初次参加音乐会的学生们和家长们学习。

01预习曲目

虽然直接到现场感受“第一次聆听带来的新鲜感”也挺好,不过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去音乐会前认真预习一下——多听几遍音乐会的曲目,最好比较一下不同版本的。

让自己武装好知识再赴约。去现场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艺术家的临场发挥,而如果不熟悉曲目本身,你不大容易听出来哪些属于临场发挥。

一些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也可事先熟知节目单,赴约前有个准备。

02请守时

很多人都以为,音乐会的迟到者只能在乐章间隔入场。其实,按照礼仪,迟到的人是不能再坐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的。

国外的大多数音乐厅或剧院规定,迟到者只能悄悄地到楼上离入场门最近的地方就座。

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音乐会开场曲目如果只是一首序曲或者独立曲目也就罢了,但要如果是协奏曲或者交响曲,那么往往这类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如梦如幻的慢板,它需要在第一乐章激动人心的结束之后,从寂静或深邃中娓娓开始。

而此刻的观众席,迟到者们正在理直气壮地要回自己的座位,各种稀里哗啦的响动便打断了音乐的联系,让台上的音乐家只能耐心地等待安静的到来。

这个时候,常常有指挥家或者独奏家面向观众席怒目而视,或无可奈何地大耸其肩。

03别带相机

在国家大剧院等正式的音乐厅,相机是必须寄存的。演出过程中,是不允许拍照、录音或者摄像的。

其实音乐会的礼仪林林总总,就两个着眼点:一、保护艺术家的版权、肖像权;二、不影响他人。把这两点放在心上,很多事情自发的就会做到了。

当然,一些小型的音乐会除外。

04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意外,鼓掌就意味着喝彩,是好事。怎么会对音乐会产生坏的影响呢?

亲身感受的人才会知道,不合时宜的掌声能够对一场音乐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古典音乐每一首协奏曲、组曲、奏鸣曲都是一整串珠玉,是具有内在逻辑和自身灵动的“闭环”。这样的音乐,我们怎么忍心把它打断?即便是按耐不住的喝彩,也要暂时收敛。

不仅是交响曲,声乐套曲的音乐会几乎视中间出现的掌声为致命。那会直接干扰歌唱家的心绪,从而导致一次音乐会的失败。

什么样的音乐可以鼓掌?音乐会的什么时候可以鼓掌?怎么小心自以为内行的“抢掌”?

有个简单的方法,你一定要注意台上指挥家和歌唱家的示意。

许多音乐不仅需要余音袅袅,还要余音绕梁,最后一个音符奏响之后,也要等到空气里的震荡完全消失。此刻指挥家的手仍在空中,钢琴家的手仍在琴上,歌唱家也没有向观众鞠躬,这个时候的双掌千万不要撞击在一起。

05早退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如果早退的人完全不顾公德,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踏着脆响的步伐昂扬离去,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就不应该和欣赏音乐发生联系了。

其实我最感到遗憾或者悲哀的时刻,是音乐会上,当我期待的一段最爱的旋律即将到来之时,有人早退离场。对这个时候离场的人,我心怀戚戚。

当然,他们基本是心怀愧疚,猫着腰、踮着脚尖、屏住呼吸,以最慎重的方式离开的。


06不制造噪音

在国内音乐会上,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幕遗憾的景象:拍照、聊天、吃零食、睡觉打呼噜、与自己带来的孩子各种较劲、哗哗地翻谱子、用手机刷朋友圈、老师现场教学、音乐静谧或弱奏处传来的咳嗽和打喷嚏……

不让这些遗憾,在我们自己的音乐会上发生,是我整理这篇文章的目的。

望家长和学生们看到此文,以后的音乐会节目以身作则。请给台上的演奏者予尊重。让自己做个文明的观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陆续有朋友叫我开课,妈呀简直受宠若惊[色][色][色]然而人数太少你们确定不会饿死我[凋谢]以后画画的时候留个...
    零月浅浅阅读 677评论 3 1
  • 来块西瓜吧
    木若安阅读 152评论 0 1
  • 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当某天深陷泥沼,你又会怎么去做? 其实在没来这...
    罂魅丽孤绝阅读 273评论 3 3
  • 遍地寻不到你的消息 天空飘着细细的雨 抬头街灯映红了空中的云翳 层叠出厚重的隔离 遍地我找寻着你的消息 从电话这里...
    王不烦阅读 2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