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有些朋友没有参加音乐会的经验,我特别准备了这篇小文章,让初次参加音乐会的学生们和家长们学习。
01预习曲目
虽然直接到现场感受“第一次聆听带来的新鲜感”也挺好,不过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去音乐会前认真预习一下——多听几遍音乐会的曲目,最好比较一下不同版本的。
让自己武装好知识再赴约。去现场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艺术家的临场发挥,而如果不熟悉曲目本身,你不大容易听出来哪些属于临场发挥。
一些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也可事先熟知节目单,赴约前有个准备。
02请守时
很多人都以为,音乐会的迟到者只能在乐章间隔入场。其实,按照礼仪,迟到的人是不能再坐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的。
国外的大多数音乐厅或剧院规定,迟到者只能悄悄地到楼上离入场门最近的地方就座。
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音乐会开场曲目如果只是一首序曲或者独立曲目也就罢了,但要如果是协奏曲或者交响曲,那么往往这类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如梦如幻的慢板,它需要在第一乐章激动人心的结束之后,从寂静或深邃中娓娓开始。
而此刻的观众席,迟到者们正在理直气壮地要回自己的座位,各种稀里哗啦的响动便打断了音乐的联系,让台上的音乐家只能耐心地等待安静的到来。
这个时候,常常有指挥家或者独奏家面向观众席怒目而视,或无可奈何地大耸其肩。
03别带相机
在国家大剧院等正式的音乐厅,相机是必须寄存的。演出过程中,是不允许拍照、录音或者摄像的。
其实音乐会的礼仪林林总总,就两个着眼点:一、保护艺术家的版权、肖像权;二、不影响他人。把这两点放在心上,很多事情自发的就会做到了。
当然,一些小型的音乐会除外。
04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意外,鼓掌就意味着喝彩,是好事。怎么会对音乐会产生坏的影响呢?
亲身感受的人才会知道,不合时宜的掌声能够对一场音乐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古典音乐每一首协奏曲、组曲、奏鸣曲都是一整串珠玉,是具有内在逻辑和自身灵动的“闭环”。这样的音乐,我们怎么忍心把它打断?即便是按耐不住的喝彩,也要暂时收敛。
不仅是交响曲,声乐套曲的音乐会几乎视中间出现的掌声为致命。那会直接干扰歌唱家的心绪,从而导致一次音乐会的失败。
什么样的音乐可以鼓掌?音乐会的什么时候可以鼓掌?怎么小心自以为内行的“抢掌”?
有个简单的方法,你一定要注意台上指挥家和歌唱家的示意。
许多音乐不仅需要余音袅袅,还要余音绕梁,最后一个音符奏响之后,也要等到空气里的震荡完全消失。此刻指挥家的手仍在空中,钢琴家的手仍在琴上,歌唱家也没有向观众鞠躬,这个时候的双掌千万不要撞击在一起。
05早退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如果早退的人完全不顾公德,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踏着脆响的步伐昂扬离去,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就不应该和欣赏音乐发生联系了。
其实我最感到遗憾或者悲哀的时刻,是音乐会上,当我期待的一段最爱的旋律即将到来之时,有人早退离场。对这个时候离场的人,我心怀戚戚。
当然,他们基本是心怀愧疚,猫着腰、踮着脚尖、屏住呼吸,以最慎重的方式离开的。
06不制造噪音
在国内音乐会上,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幕遗憾的景象:拍照、聊天、吃零食、睡觉打呼噜、与自己带来的孩子各种较劲、哗哗地翻谱子、用手机刷朋友圈、老师现场教学、音乐静谧或弱奏处传来的咳嗽和打喷嚏……
不让这些遗憾,在我们自己的音乐会上发生,是我整理这篇文章的目的。
望家长和学生们看到此文,以后的音乐会节目以身作则。请给台上的演奏者予尊重。让自己做个文明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