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五月份开始,我一直想做个类似微信公众平台的东西。也就是能有块自己的园地,可以在里面玩呀闹呀哭呀笑呀。尤其是不再写QQ空间日志之后,那种想法就更强烈。然而,终究也没有做成。
我本性比较懒散,很少能郑重其事地把一件与生存无关的事情坚持下来。而写字,这种完全凭心性的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当初硬生生截断空间写手之路,苦闷和惶惑是免不了的。我也尝试过不少替代之法。比如,在豆瓣上写日记,在微博上发长文章。不过,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像当初写日志时那般热情和带劲。
或许,是所谓的虚荣心在作怪。我并不想假装清高。甚至可以毫不害臊地说,访客数量成百上千地往上攀升,是我不断更新日志的最大动力。想偷懒的时候,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都能在暗处感受到某种推着我向前的潜流。
可能是铁杆粉丝,可能是冷眼旁观者,甚至可能是好事之徒。不管是些什么人,心疼也好,不屑也罢,哂笑鄙夷都行,总之,都是关注。
被虚荣浸淫久了,没有任何回应的自说自话,我便怎么也进行不下去。
于是,豆瓣和微博都渐次荒废下来了。而日子,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把我等一下。
我也慢慢开始习惯把想说的话咽回肚子里去。即便一些不吐不快的场合,我也学会了嗯啊呵呵了之。
不再写东西的自己,渐渐有些面目可憎。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滩重浊不堪的淤泥,有时候,又变成了一团臃肿丑陋的横肉。
越来越嫌弃镜子里耷拉着脑袋的姑娘。
我总不能把脚一直放在河流里,也不动弹一下。
烟花三月,古诗里是个美丽的季节。适合开始。适合出发。也适合做梦。
前几天,我在“简书”建造了一所房子。
房子跟前没有大海,却有浩荡的春风,漫山遍野的春天。
就这样,开始得有些仓促和潦草。我想了许久,处子秀应该有个拉轰的名字。或者,爆些噼里啪啦的料。最终,想想也就流于想象了。
遗憾,不能说没有。但世界这么大,谁还没有几公斤的不甘心不情愿?
我对生活向来不热心,不主动跟人联络,哪怕一个人寂寞得馊掉,也不想在汹涌的人潮里随手抓住一根木板,泅渡自己。
对天发誓,我真的是个热情如火的姑娘。说的好听些,也是个有温度的人。可不知怎的,就是没办法把心里的火烧出来,让每个路过的人都看到烟。
记得考研“二进宫”的那个寒假,我的手机里一直单曲循环着汪峰的《春天里》。那时候,他还没有追到女神,也不像现在这么妇孺皆知。他沙哑而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绝望的声音,让人莫名地想张开双臂去抱住点儿什么。
真的。我第一次包括后来的每一次,听到那首歌都是同样的感觉。
所以,在我为第一篇文章的题目纠结不已难以下定决心的时候,我选择这个有回忆有未来的名字作为最初的起点。
2016的春天,已经猝不及防地在眼前铺开了。不信的话,你吃一口长安的风,都是带着香气的呢。
在这个最适宜开始的季节,我找到了一个属于我的地方。没有功利,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什么让你心驰神往的东西,像生活本身一样平淡无奇,还透着无法摆脱的乏味和厌倦。
So What?
春天,她已经来了呀!
你看,万紫千红,草长莺飞,蝴蝶乱舞,还有蜜蜂,叫个不停。
就算,岁月只能留下更深的迷惘,还是可以——去写,去爱,去哭,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