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魂》作者是日本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先后将两家公司做到世界500强。78岁的稻盛和夫在日本首相的请求下重新出山,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即将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并在2012年9月19日重新上市。1984年创设国际奖项“京都奖”。此外,还志愿担任“盛和塾”塾长,拥共有104家分塾(海外48分塾)、聚集了15000多位年轻经营者,为培育经营人才倾注心血。
这本书中共有107个小节12个经营问答,每一个小节都来自稻盛先生的切身经验,是稻盛先生心血的结晶。是当年稻盛先生成功改造AVX这家大型美国企业时的强大思想武器。呈现了稻盛哲学是经营企业的超越时空的、普遍正确的原理原则。
书中的哲学理念对人生的意义、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都会有所启发。
1、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
稻盛先生说,想成大事,就要进入‘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产生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坚定的决心以及执着的信念,是打破一切壁障的能量源泉。这也就是斗魂。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只有有了热情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才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拥有向目标挑战的积极性。
就拿工作来说吧,如果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无聊、迷茫,整个人都会变的很丧。假如换个心态,把被动换成主动,把“我是不得已才去工作的”换成“如果我工作就可以收获什么”是不是感觉舒服多了。据说每天在起床后默念“我很享受工作”的“咒语”,时间长了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工作的喜爱。不信你也试试。
工作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的,改变自己远比改变公司要容易的多。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才能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从而拜托困境。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就会不知不觉将心灵封闭,看不到甚至错失人生中潜藏的良机。
稻盛先生初次就职的公司是一家京都的小企业,当时的经营状况很糟糕,工资迟发,奖金没有;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当时由于工作不好找,工资还要贴补家用,稻盛先生只能继续留下。留下来的稻盛先生开始调整心态,把精力全部用在研究开发上,在后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让人生有了转机,也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在人生这场戏剧中,积极充当主角,积极写好剧本的人,与缺乏目标意识、懒散庸碌混日子的人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2、把人做好了,事自然就成了
稻盛先生在开始一个新事业的时候总要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私信了无?”也就是确认开创这个事业不是出于利己的动机,而是出于大家的利益。只有从“善”出发才是人间的正道。只有顾全大家的利益才会得到员工的信任,大家才会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企业才会走的更远。
纵观历史,凭借美好的利他之心成就伟业的事例不胜枚举;相反,因人心堕落导致集团崩溃、陷众人于不幸的事例也不在少数。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有“一心为本”的经营理念。要用坚强的意志,竭力抛弃私利私欲,甚至要做出自我牺牲。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经商的极致在于得到客户的尊重而非得客户的信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格要比提供便宜的价格、良好的质量和及时的交期更为重要。只有得到客户的尊重才会有无法取代的地位。
3、大爱大善,才能带出拥有斗魂的团队
在每年的冬季,野鹅在南飞避寒前,都会在湖中稍作停留。某年,因寒流袭来,几只野鹅无处觅食,被困在湖中。有一位住在湖畔的老人看野鹅可怜,就每天去喂食。这样一来,在湖中停留的野鹅数量年年增加。而且在这期间,野鹅忘记了南移,整年依赖老人的善良来养活自己。某年冬天,老人死了,再也没人来给野鹅喂食了,几百只野鹅也就饿死了。这位老人的善良就是所谓“小善”,如果具备“大善”,就可以避免因为救助几只饥饿的野鹅而导致大批野鹅死亡的悲剧。
所以领导者要一定要区分清楚小爱小善和大爱大善。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可以一味迎合部下,这样只会换来短暂的轻松舒适,而非长远之计。用长远的眼光看,上司给部下明确了目标,以严格的规则锻炼部下,才能让部下得到快速成长。
有言道:“大善似无情,小善乃大恶。”以小善带领团队的领导只能获得一时的名声和成功。只有以大善带领团队长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斗魂》这本书里边充满了哲学道理,主要以“修心”为主。在这个快节奏,追求个性化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难免会被利诱走上不正之路。还有很多年轻人找不到方向很是迷茫。不妨看看这本书也许会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