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路过天津多次,但从来没有真正驻足停留过,这次清明假日风和日丽,是难得出游的好机会,于是和妻子带着两小只直奔天津卫。
其实山东离天津是比较近的,滨州出发到天津才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天津不限号牌,而路上也没有大都市里的那份恐怖的拥堵,我们甚至开着车沿着河海转到了天津之眼附近。
说一下我对天津的想象。就像一说起太原、石家庄、福州、银川、西宁、贵阳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初中地理课上背诵过,再加上后来每天七点半天气预报时雷打不动的一遍城市名字的加深记忆,我的脑子里这些地方绝对是空白的。天津作为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和北京、上海、重庆无法相比的,至少在我的认知中是这样。
但直辖市不是白叫的,虽然地处北方,虽然被北京压制,但深入其中才发现,天津是有生活的,有活力的,有自己节奏的一座城市。
因为各种原因这两年去了五六次北京,作为首都,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而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无论是公交地铁、大街小巷,还是商场、医院,更不用说那些旅游景点,处处分不清北京人还是非北京人。天津当然是没有北京那般融合的,相比之下它少了份庄严,多了份随和,少了份凝重,多了份和蔼,少了份压抑,多了份轻松!
景点的同质化我不想去谈了,小长假里,可能景区里一座破房子都会被人围观瞻仰,第一天行程选择去了五大道。其实那里算不上什么景点,几条老街确是历经了岁月洗礼的,那些上世纪初的官员名人的别墅聚集区也值得后来人隔空对望,沉甸甸的历史的需要吾辈去用心感受。但在人头攒动的队伍里,孩子们吵杂喧闹,情侣们的调情骂俏,店员的吆喝,游客的咨询……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声音汇成了全国统一的景色——拥挤!
在熙熙攘攘和聒聒噪噪中,民园广场、庆王府、海棠花道都失去了应有的味道。也许伤害是相互的,天津原住民也一定不喜欢节假日的天津吧!记得街头采访时,许多天津人面对镜头一脸的无奈:“天津卫有嘛好玩地,买张票去北京最好!”
“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郁达夫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旅游的真谛,可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却还是心存侥幸。人,总是不甘心的。
人挤人的景象同样出现在了晚上的津湾广场附近的解放桥,传说中的打卡地只能匆匆撇一眼,把景色放进相机中再慢慢回忆吧,大家主要的心思都用在了相互躲避前后左右的行人上,此刻,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已经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了。
当然,夜晚的意大利风情区是浪漫的,在河海边的这边外国建筑群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天津的温暖。
情侣相约到天津游玩的比例非常大,虽然天津的景点真的很一般,但意大利风情区确实更加浪漫和休闲,年轻人更多,街边很少有揽客的店员,似乎大家习惯了“散漫”,不必刻意地去装扮生活,随意就好,街头酒吧不认识的人隔街举杯互敬,驻场歌手慢慢悠悠,一位兜售公仔的大叔随手给了孩子们两只小熊:“拿着玩,拿着玩,收工回家喽!”
年过四十的我没有去过国外,但这里异国风情的印象不止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建筑,更难得的是这里的人那一份自娱自乐的心态。
也许两天的时间不足以全面了解天津,但“来过”了,我的心里会记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