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与好评,尤其是苏明玉,小时候是受尽了原生家庭折磨的樊胜美,长大却硬生生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逆袭成了安迪。
兄妹三人中,明玉排行老三,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本应得到父母和兄长的宠爱,但恰恰相反,从小她就受到家人们不公平的对待:
早餐哥哥们有鸡蛋苹果,她只能吃泡饭;
为了让大哥出国留学,父母擅自变卖自家的房子;
二哥甚至周末回家,也要她帮忙洗衣服;
妈妈宁愿给会耍嘴皮子的二哥钱出门旅游,也不给她出钱报高考辅导班;
明玉本想寄希望于父亲,可老实本分的父亲在母亲面前根本不敢多说一句话,这让明玉心灰意冷,和家人尤其母亲的关系也越走越远。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长大后的明玉渐渐明白,父母于她而言,只是一个符号,要想过得好,只有靠自己。
上大一以后她就不再回家,也没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了,业余时间她去图书馆兼职,下课后去给英语辅导班发传单,还去超市当促销员。
经过几年打拼,明玉不仅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家里总受气的小妹,而是工资都是兄长们好几倍的职场女强人。
爸妈不给钱,没关系,我自己挣;没人为我鼓掌,我可以给自己力量。
家,是爱与温暖的心灵港湾,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张韶涵,打小家境不好,从小就在菜馆帮忙端菜,收盘子洗碗,15岁开始,就负责养全家。
洗车、卖牛肉面、送外卖,摆摊卖衣服,到小店做销售员,她忙得披星戴月,母亲却还嫌她赚得少,父亲也整天喝得烂醉。
虽家境不好,但张韶涵仍咬牙努力奋斗,闯入演艺圈,凭借不错的努力,很快爆红。
成名后,她把赚来的钱全部打入母亲的账户,自己只留少许生活费。
没想到母亲卷走了她所有的钱,在她生病命悬一线时,却消失了,之后又回来在媒体面前哭诉张韶涵不但不养家,还带着弟妹吸毒、酗酒,披露她种种劣迹。
她百口莫辩,为证清白还去医院做尿检,但都没有用,她的事业,被母亲彻底毁了。
整整十年,张韶涵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心理学家武志红就曾说:“家这个通道,远大于战争的破坏力,因为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容易让人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张韶涵的原生家庭之惨,恐怕很难有人比得上,但她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奋力从这个环境挣脱出来。她为自己买了一座小岛,安静地做着喜欢的事情。
尽管遭遇了至亲的伤害,她依然相信自己值得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她依然有梦想,依然倔强向上,她说:“我自己有翅膀。”
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武志红提到:
“若你够幸运,有一个好妈妈或好的抚养者,你的感受不断被触碰、被确认,你会形成一个丰盛而灵动的自我;若缺乏这份幸运,就花很大努力,朝向这一目标前进,你也可以自己去认识并确认自己的感受,特别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勇敢地投身于外部世界,勇敢地去爱,这必不可少。”
如果身边没有温暖,那就成为自己的港湾;在家里看不到希望,我就做自己的光。
曾看过一档家庭情感调解栏目:
本是应该相处融洽的一对母女,大女儿却称再也不想与母亲联系,母亲怕大女儿与她断绝关系,拿不到钱,于是请求栏目组帮忙调解。
为什么要和大女儿拿钱?
因为母亲和小女儿的生活开销都是靠大女儿赚钱支撑的,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有些荒唐?
本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却让孩子来承担。
看到女孩在节目上痛哭流涕,很多人也流下伤心的泪水。
12岁时,她受不了母亲的打骂离家出走;
14岁时,母亲没钱供养,她不得不辍学;
她的生活环境就是一段时间在外婆家、一段时间又在爷爷奶奶家,都不知道明天能住在哪里。
后来母亲再婚生下了妹妹,家庭条件更是雪上加霜,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在场的老师都深感她的不易,当她被问及在家里有没有感受过温暖的瞬间,她想了好久,才慢慢回答:“有,就是离开外婆家出门打工时,看到外婆躲在墙角偷偷流眼泪。”
她说那是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感觉全世界都抛弃她时,看到还有这么一个人想着她。
好心酸,所以她和外婆的关系很好。
她知道她并不孤独,所以不能倒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自己扛下去。
著名主持人倪萍就曾在一期《朗读者》中谈到姥姥曾对她说: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什么也打不倒。”
爸妈不给家,没关系,至少还有人惦记;只要我不倒下,就没什么可怕。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苏明玉呢?在那样的原生家庭里,总有人说:
读大学有什么用?读个中专早点出去赚钱不挺好的嘛;
你弟弟要结婚买房了,你得拿出一部分钱来;
工作我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只要按家里的意思去上班就行;
家里的房子是爸妈的,卖了还需要征得你的同意?
早点结婚,别挑了,家里介绍的那个就可以;
你看,我们本应从原生家庭里得到爱、支持以及温暖,却一点儿都得不到,甚至有时的妥协,还会换来变本加厉。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说:
“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不管是先天运气,还是后天努力,有丰富感受并被确认的人,才会形成所谓的‘存在性安全感’。”
看到,必须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唤;而不是头脑对心,更不是药物对心。
如果原生家庭给不了的,就自己挣吧!
隐藏在家庭生活中的危机,人人都应面对,也都有能力解决。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中,苏珊.福沃德也提到:“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但只要做好应对挫折和失误的准备,不断磨练自己,就能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和自由的人生。
不必奢望别人,你也可以靠自己。
我是简书推荐作者Sunny视界,成长中的两娃辣妈,我会将我在阅读、学习中所见所闻的收获与你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