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男孩,《追风筝的人》有言:"孩子是一张白纸",此言得之,那个男孩天生是无喜无忧,无爱无憎,成年人的表情真诚的或是虚假的,他都是一个忠实的看客,出生不久,他睁眼开始,便本能的看着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它们记录,解读,消化,又自行输出,渐渐的,他年岁稍长,也拥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但还是以父母的教化为主要输入对象。
男孩曾经有一次因为渴望吃街头的酸枣糕而偷偷拿出藏在父母房间收纳箱底的一小摞钱,他是胆怯而又紧张,但是他只拿走了刚好够买的钱,并未全部拿走。
来到街上,男孩追着小贩跑了半里路,终于气喘吁吁追上了,"酸枣糕,酸枣糕,又酸又甜的新鲜糕!"小贩敲着破锣,大声宣传。看到近在咫尺的枣糕,男孩唾液生津,颠颠过去,买了两斤,用完了手里的钱,又欣喜又心虚地慢慢往家荡。路上先吃了两三颗,琢磨着回家再把剩下的,藏在自己的储蓄罐里。
可是,不久被父亲发现,他被痛打一顿,"我叫你小小年纪,就懂得行些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勾当!现在纵容你,以后你可了得!"一边打,父亲似乎又恨又心痛,唾沫星子横飞,"今天偷几文,明天偷几文,小破家还经不得你这样败!"
男孩痛的哇哇大哭,既可怜又委屈,那么久,藏在心里喜欢的零食,一到手,竟是尝着这般后果。
母亲哭了,看到儿子这样,着实委屈,可是村里的妈妈,从小经历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只敢在一旁抹眼泪,和丈夫狠狠吵一架的勇气,却是无论如何都提不上来,多么心软又软弱的母亲!
可是母亲还是终究鼓起了些许勇气的,趁丈夫工地做活之时,她时常会留些零钱塞给儿子,让他买些小零食,数目不多,尽量不显眼。母亲更不打他,骂他,这个儿子,她是宠到了骨子里的。
男孩在一面暴风雨,一面轻柔春风的环境里长大了,人们以为他会性格在两重极端里游走,殊不知,男孩这些年,也时常被父亲的那缕白发触动哭泣,也曾被母亲小竹篓背负走数里路,带他去村口看病的不言弃感动,从质朴母亲的有力臂膀中学会了承担。在风雨,霹雳闪电与和风细雨中长大,他疑惑过,思索过,犹豫过,矛盾中学会了取舍,斗争中明白了不偏不倚地表达爱。
"爸爸,爸爸,你给我的红包,我收了,我买了两斤枣糕,爸爸你不容易,你先吃。"男孩长大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当年他的年龄,但是这个儿子受着宠爱,明言的宠爱,他却没有恃宠而骄,更不会蹑手蹑脚摸一沓钞票去买心爱的东西了。
"孩子,你应该被关爱,爸爸没那么优秀,但是有余力为你买些心爱的小东西啊。"
"你要是哪天受到欺负了,记住,爸爸在你身后,永远做你的靠山。"
夕阳下,父子俩有说有笑,肩并肩走向回家路上,两边的风景迤逦,仿佛也在向他们吐露无声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