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共读·《流量池》DAY1
拿到书是一周前的事了,为了看它放弃开车,随身带随时看,对我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发现了我的敏感地带。
从11年开始从事市场工作,恰好都是在技术行业,还算有一定的延续性。可以说,也在工作中经历和见证了流量获取的渠道变迁。因为服务的是偏传统的B端企业,2015年以前,我们通常通过:行业媒体、发布会、展会这样单向的传播模式向用户传达讯息,但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不仅模式重,还不走心呐。进入互联网行业后,虽然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也还是B端,但较之于之前的流量获取渠道上以后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也在这条路上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
虽然这两年,一直在从品牌打造的角度逐步建立公司的CI体系,提升竞争识别度,但这种简单的获取流量,在本书中被提炼为“流量池思维”,对我来说触动挺大。我也在开始读这本书开始之时,不断反证我之前的思维,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具有更丰富的视角。
本章核心从“流量之困”的章节标题就可窥探一二。这是对营销人来说越来越险峻的问题。
流量即市场的前提下,企业运营,说“成也流量,败也流量”一点不为过。问题是什么呢?
1.流量少。从我的行业角度来说,少,并不是数量级上的少,而是个体竞争的加剧、竞争混乱所带来的质量低的相对少。因为一部分流量也被我们主动筛掉了。
2.流量贵。我觉得,表象来说,是获取流量的渠道和平台收费贵了,其实背后,是用户的心智模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对流量是否引起共情要求越来越高。
3.流量陷阱。别的行业可能多一些,我暂时对这方面没有感触。
提出问题之后,前辈也是给出了具备高度实操性(不骗你,后面我读了三章)的解决方案,不一一列举了。
期待,明天的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