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以来我所在的城市天气突然就变凉了,从三十几度掉到了十几度,给家里打电话,大家已经穿上了秋衣。十里不同天,何况距离这么远呢,第一次离开家乡,总是比较着所在地和家乡的不同,这是家里人聊天永远离不开的话题。这似乎已经成了与家乡的一种联系,或许大家都是这样,无时不刻的把所在地和家乡进行比较。
今天翻手机,朋友圈,好友动态里全是家乡下雪的视频,发布者大多是已经离家的大学生,他们都显得十分激动,惊叹着大雪来的如此之早,欣赏着家乡的雪景,其实更多是一种对家乡的特殊感情。出门在外,总是搜寻着家乡的信息,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人让人激动兴奋好久。
视频中的家乡,银装素裹,雪的世界连成一片。山上路上树上都是雪,马路上车很少,驾车行驶在路上一定别有一番风味,行驶在白色的世界中,天地辽阔,又让人觉得空旷冷清。也有人拍到了农村的雪景,不高的屋顶上落满了雪,农家小院里漂落着雪花,田间地头,柴火堆,以及地里的庄稼物都盖上了一层薄被。这一切是多么的亲切,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经历。
我在乡下农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冬天是真正的冬天,雪很多,天也是非常冷。入了冬,大雪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来的,早上一睁眼外面就落满了厚厚的雪,雪的世界连成一片。爷爷早早的就翻身下炕,第一件事就是扫雪,我总是充满了好奇非常喜欢帮家里人干活,下炕拿上扫帚去帮忙,爷爷奶奶总会赶我上炕,但是他们拗不过我的,只能给我多加一件衣服。用自家制作的扫帚扫雪,我总是喜欢把雪堆的奇形怪状,或者用铲子在雪堆上刻出眼睛,鼻子,把雪堆变得像不规则的雪人,但是很快就会被爷爷用铁锹铲毁,但是不会伤心,并以此为乐趣。我还喜欢用手去摸雪,或者偷偷的抓一把雪放在嘴里因为小伙伴说像糖水一样甜。我们要把院里,门口,路上的雪全部扫成堆,然后装在竹筐里,码在架子车上推到河边倒掉。因为当时各家各户都是土院子,雪一融化就会把地上变的十分泥泞,人无法正常行走,所以早上一起来,家家户户都在扫雪。奶奶呢,扫一会儿就要去做饭,一种天水人特有的食物,用玉米面做成,从锅里煮着,配上天水人特有的酸菜,还有其他的配菜。这是一种吃完能让人瞬间变得暖和的食物,是我们家乡人冬季的最常见食物,村里几乎每家早上都是这样。扫完了雪,就该吃饭了。坐在热炕上热热乎乎的吃碗馓饭,在寒冷的冬季获取温暖。
吃完早饭,我们一帮孩子就开始去玩了。因为我们村庄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两山中夹着村庄和小河,去种地都是上山下坡,有一部分人的房屋也是依山而建,所以各种各样的山坡就是农村孩子的滑雪场。一场大雪之后,经过回家的人的踩踏会变得瓷实,而且越来越滑。经过我们的踩踏完善,天然雪道就建好了。我们也没有专业的工具,但是依旧可以可以玩的很开心。小一点的娃娃只能找一些塑料袋,垫子屁股底下,后面的人一推就从山腰上快速滑下来了,当然还是要有刹车系统的,那就是手里拿上两根棍子,想停的时候就用棍子划地,会缓缓停下,不过不能用力过猛,棍子折了会翻车的,从上面滚下去。当是安全意识还是比较缺乏,不会考虑太多,滑不好久会翻下去,会引来小伙伴的嘲笑,但是他们也会快速下来扶起来。大家一边划一边喊,至今想起来都很刺激,可能和过山车的感觉差不多吧。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在比较平缓的马路上用脚滑,互相推,或者是几个人拉着一个人疯跑,大家都想像这拉架子车或者马车一样,拉着孩子中的老大,在路上跑。划了之后,还会打雪仗,一个往一个脖子里塞雪,或者打团战,偶然游戏会变成真的战争,玩着玩着就较真了,打起架来,在雪地里翻滚,一会儿就好了,不到下午,就又去家里互相找着玩了。那时候打架好像是孩子们的常态,大家会有一点江湖的感觉,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幼稚但是又如此好玩。
一过中午,太阳出来,雪就开始融化了。因为都是土地的原因,马路上都是雪水,慢慢变成了泥水,大人,小孩就穿着雨鞋出来了。大人们找一个干的地方,下象棋,聊天,从庄稼聊到国家大事,从东家的孩子聊到逝去的老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听大人讲故事也是会让人入迷。孩子们一般不敢走大路的,因为家里的爷爷,或者爸爸一般都在马路上,看到浑身是雪,衣服扯烂,大人们会拿你开玩笑,孩子们会害臊的。农村的孩子出门一个人很大胆,见了村里人还是很腼腆的,到今天也是,村里的孩子十分重视在村里人心中的形象。
后来我为了求学,离开了家乡,扫雪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了电视手机,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孩子们滑雪的也少了,村里平时也只有老人了。不能不说,时社会进步很快,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在现代化,但是总是觉得,以前那种简单的快乐少了,娱乐方式单一了,我们的童年也越来越远了。
离开家乡的人,总是搜寻着家乡的信息,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人激动兴奋好久。童年经历的事,只要提起就会勾起美好的回忆,想起来甜蜜一回,想起来甜蜜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