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之华山

西岳华山简直就是一部经典,每次来都有收获。这次也不例外。算起来,我已经是第三次上华山。三次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女儿长成大人,华山的旅游设施也改善了不少。这次又带儿子来游。

第一次是2000年,我带着女儿在省城进修。周末和一起进修的黄大姐带着两个孩子上华山,坐索道到北峰。舍友艳华在北峰照看两个孩子。我和大姐说着知心话,爬上南峰、中峰和西峰。

半路上突然后悔,万一孩子不小心掉下去怎么办呢?那时艳华还没结婚,说到底也还是个孩子。我和黄大姐的女儿才五六岁,上一年级,正是调皮好动的年龄。想起北峰的险峻,两个人不寒而栗,果断折回。

担心孩子的安全,我们返回北峰。余下东峰没有爬,两个人互相安慰,以后有机会了再爬。后来,黄大姐工作太忙,事情太多。退二线既管老人又照孙子,估计早已忘记华山上的东峰。而我没上东峰却是因为力怯。

第二次爬华山是女儿上大学时。周末去西安看望女儿。女儿提议,报了一日游。走到金锁关,我累得不想动,更是害怕面对高峰的那一份绝望。女儿一个人上了西峰、中峰、东峰和南峰,补上一年级的缺。又一次,我与东峰擦肩而过。

虽然女儿大了,但我一个人坐在路边等待,心里还是打着不安的鼓,想象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和事故。比如看景误了走路滑倒,比如被撞跌跤摔伤,比如买东西和人发生争端。那天,女儿尽情爬山,我坐在山腰,心里七上八下不由自主地折腾。

今天带着儿子上华山,坐缆车从西峰上去,北峰坐索道下来。从西峰经中峰到北峰,走了两个多小时。同行的是儿子的同学和他妈妈。我们四个人慢慢走着,虽然按计划时间返回,却错过了许多景点。

两个小孩总是走得那么快,好像赶路似的。他们眼里的风景不多,也不喜欢照相。我们两位当妈的一前一后照看着,生怕有什么闪失。路遇一个小伙跌倒受伤,我们更不敢掉以轻心。

好景如名著,看懂需得些许人生经历。这次华山之行,算作翻阅经典,让孩子们约略知道些梗概。都知道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但要理解三圣母的选择和苦痛,怕得等到中年。他们才十来岁,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林深处的花儿清清爽爽,悄然开放。盛夏的田野和山庄,绿野千里。华山黄的白的紫的野花像精灵一样,镶嵌在深绿的草木里。凑近一点,能闻得见徐徐花香。和雄奇峻险的山峰相比,娇弱柔美的山花,同样震撼人心,让人耳目一新。

五岳之中,华山最险。“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是险中之险,今生怕是无缘。好在华山处处胜景。左右四周环顾,皆是震撼人心的章节。站在凉风习习的华山之巅,顿时心旷神怡。

今天去华山,大学同学热情相邀,在华阴市吃了一顿饭。毕业整整二十八年,没见过一次面。今天在华山脚下相遇,同学仍旧热情纯朴。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同学,眉宇间显出成熟的稳重和智慧,却是同窗时鲜有的。

原不知道有同学在华山附近,群里聊天时露了行踪。华山的同学知道了,热情相邀。本不打算去,又想念多年未谋面的同学。理智终究没有战胜同学情,我们一行四人辞了一日游的大巴,订了高铁票赴约。

丰盛的晚餐,让我内心不安。同样中年的同学,事情太多工作太忙。席间才知道,他的家人不在一起,每天下班驾车四十分钟回去。我爱人就是下班从乡下返家,那份回家的急迫心情,我是有体会的。

浪费了同学的宝贵时间,心里又多了一份内疚。久未谋面,今天突然相遇,这山望着那山,不知道从何说起。虽然世事难料,但是大学同学的情况整体上是好的。一顿饭,不至于成为负担。这一点,倒是让人心宽。

中午在导游指定的地方吃饭时,免费观看了华阴老腔表演。华阴老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连续剧《白鹿原》里有一段,场面恢宏,震撼人心。今天饭厅人太多,听不清唱词,却也能感受到一点艺术氛围。

这次游西岳华山,是收获最多的一次。我人生最纠结的时候,带着儿子入山,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林间醒目的山花,心中烦恼顿失。最可喜的是,千尺万仞立峰之前,再没有之前的绝望。至于友情和老腔,皆为意外收获。

大自然是最高级的老师,西岳华山则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名著。人生总有惊喜,不在与谁论剑争锋取胜,而是华山之巅的不再绝望和闻得见凉风习习还携着的徐徐花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