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刊1](1.20,第17天)——回家,过年!北京咋没年味?

我的寒假从今天开始,放假的开始从走上回家的公交开始。我知道自己的路线,将一路向南,回到很久不见的地方。‘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公司有一个文案‘回家,是一种信仰’。我想我应该是忠实的信徒吧!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期待回家呢?这么期待过年呢?老实说,有很多小时候期待的事,现在都干不了,即便是干了,也没那么好玩了!

比如说放鞭炮,小时候很喜欢放鞭炮,喜欢它的爆炸声,喜欢它的硝烟味,喜欢把它插到各种泥块、土墙然后看爆破的感觉。男孩子为了比拼,还会把抓住爆竹尾,然后点燃爆炸(当然只是威力小的鞭炮),然后不可一世的向全世界宣布‘就问你敢不敢’。特别SB的熊孩子逻辑。现在,既不想听尖锐的鞭炮声,也不想闻刺鼻的硝烟味,更喜欢一切完好的秩序感!

那过年的过的是什么呢?回家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过年和回家合在一块特别有韵味!过年回家,一家人可以团聚,这是很好的理由但是不能完全说服我们过年的情节!

我想到的答案是‘真正的过年其实是在我们的记忆’,我们所遇到的悲欢离合,哪一个不是记忆呢!很爱一个人,伤心了,不得不分开,最终发酵也还不过是记忆。过年有太多高兴的回忆了,即便那些开心的事我们现在不能做了,依旧不能改变我们对过年是高兴、欢喜的事。过年,就像是被红色染色的时光,怀旧的人陷在里面忘不了也还是记忆。

至于,为什么‘北京没年味?’原因在于我是南方人,而不是北方人,脑子里是南方人过年的方式。原因在于我是农村人,脑子里存放的是农村人过年的方式。

北京过年的方法和过圣诞节的方法差不多,商店会挂一些春节的饰品,看不到什么人,北京突然变大变安静了好多。更多的事,作为现代都市,不可能因为过年,都市停止运转好几天。

农村过年的逻辑是,啥事不干,天天这家做喜事随份子送礼,烧柴的火堆噼里啪啦红色的火焰蹭的老高,一群群无事可干的人吆五喝六的打牌打麻将。年之所以那么吸引人,是因为农村人把一年积攒的闲余、快乐都在这一刻释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