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黑马?
目前Sir听到的评价有:
“笑里藏刀。”
“看完想去买床垫。”
“每一句台词我都感同身受。”
……
在Sir的小圈子里,此片已爆。
至于它会多猛烈地轰炸你的朋友圈,两天后上映就见分晓——
《半个喜剧》
喜剧
好笑,少不了。
开心麻花团队+驴得水原班人马,我们期待的当然是喜剧。曾经的《驴得水》知乎评分7.9,口碑票房双收。
预告片里有两个笑点,乍看get不到,但放到电影里都让人捧腹。
一是自嘲。
任素汐相亲,对象是相声演员,现场来了一段三句半:
今天咱俩搞对象
要问为啥搞对象
(任:为啥啊)
因为咱俩长得
一模一样
因为开心麻花粉丝揶揄任素汐和常远长得像,任素汐本人也曾经发微博“澄清”过。
把这个梗放到电影里,懂的人肯定会心一笑。
二是反差。
喜欢任素汐的男主,撞到了相亲,跟人家干了一架。
怂的不行,但非要逞强。
挂彩下了场还不服气——
- 干嘛不还手啊?
- 他没受伤吗?
- 受了啊,人家快板坏了啊,打你打的
光荣负伤,战绩:打烂一副快板。
不过老实说,不管是自嘲还是反差,都属于直给的笑料。
而在此之上,喜剧更难的是玩结构。
举个例子。
《九品芝麻官》里,青楼里有一场戏,包龙星、豹子头、皇帝、协理大臣依次进房间。
后一个人进来,前一个人为了回避就躲到床底下。
结果床下的人越来越多,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
这场戏,就是典型的结构笑点。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窘境,在同一个场景中被捆绑在一起,层层叠加,最终不可抑制地引爆笑点。
《半个喜剧》同样借助房间,将几组关系拧成一股麻花。
电影一开场,先抛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好哥们婚前出轨,我该怎么办?
官二代郑多多(刘迅 饰)是个浪荡公子哥,和未婚妻高璐(汤敏 饰)婚礼临近,却又到处撩骚,欺骗莫默(任素汐 饰)发生了一夜情。
为了泡妞,他把哥们孙同(吴昱翰 饰)的房间说成是自己的,自己那个脏乱差的房间说成是孙同的。
谎言加谎言。
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将角色依次卷入其中,笑料也接二连三。
第二天早上,孙同母亲来看望他,撞见房间里的莫默。
她以为她是孙同的女朋友,她以为她是郑多多的妈。
孙同的麻烦没完。
老妈刚走,郑多多未婚妻上门。
他只好急忙打掩护,说莫默是自己的女朋友,然后把她锁进厨房。
瞒过了那一头,这一头也露馅了。
莫默冲到他房间报复泄愤。
哎等等,这是孙同房间啊……
可怜又可笑。
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于房间。
这种戏剧结构上的心思,既是利用不同视角,把角色蒙在鼓里,也给了观众知晓一切,开怀大笑的权利。
而且,这个设计,还不单单是笑点。
更能埋下电影接下来所有矛盾的起因:
孙同与莫默之间的缘分。
孙同与郑多多的兄弟情。
孙同和母亲的僵持。
还有最初郑多多和未婚妻之间的暗雷。
四条关系,只用了一个“房间换位”就完成了铺垫,这是国产喜剧里少有的真功夫。
它让你开怀笑了,更得当心。
下一秒伸出明晃晃的刀子。
另一半
很多人会问,半个喜剧,还有半个去哪了?
这也是它和《驴得水》一脉相承的地方:
喜剧,有。
但这层糖衣,终要化开成一些难以下咽的东西。
回到电影,全片所有剧情其实围绕了三个问题展开。
1,好哥们婚前出轨,我该怎么办?
2,我喜欢上了他的出轨对象,我该怎么办?
3,好哥们不让我喜欢他的出轨对象,我该怎么办?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种问题有什么复杂的——
打掩护;
我喜欢就好;
管他的。
但《半个喜剧》绝不打算轻易放过你,从半个喜剧里延伸出来的是,故事,变复杂,问题,变沉重。
第一个问题,孙同为好哥们郑多多打掩护。
看似男人间的人之常情。
可如果告诉你,郑多多的未婚妻,同样也是孙同当初喜欢但未表白的女孩。
继续瞒?
而后两个问题,孙同面对的不只是爱情和兄弟情的抉择。
更是现实。
因为这个好哥们,也是一半,一半。
他可以罩你,带你玩。
也可以捏住你,决定你能否留在这个城市。
孙同出身小地方,来到北京读书上学。
临近毕业,在大城市立足的困难扑面而来。
房租,工作,身份,哪一样不难倒过无数人。
但,幸好有郑多多。
租房,郑多多让他住自己家,免了房租。
工作,郑多多给他在父亲当领导的单位,安排实习入职一条龙。
户口,郑多多父亲的单位,还能帮孙同落户。
更别说,在此事之外,郑多多一直待孙同不错。
换你,你会怎么选?
是选择虚无缥缈还不一定有结果的爱情,还是已经稳步推进唾手可得的未来(北京人身份)?
更别说,因为开头莫默的刺激,孙同的母亲,已经把老家房都卖了,准备等着落户后,给孙同在北京付首付。
这也印证了海报上的那句话:
看个笑话,别嫌事大。
我们观众被结构化的喜剧逗乐不假,但孙同面临的,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全家人阶层跃迁的关键节点,一旦选错就前功尽弃。
爱情至上?
坚持自我?
哪有这么轻而易举。
《半个喜剧》给了Sir久违的刺痛感。
它拒绝简单正确的答案,去逼出你心底真正的怕,真正的爱。
Sir想起七年前刺痛过我们的《北京爱情故事》。
石小猛为了在北京立足,做起奸商的生意,沈冰痛心于他的堕落,他却说出这样一番话——
“你是女人,只要嫁给一个男人什么都有了”“我是男人,男人必须成功”这样的话,正确吗?
太不正确了。
放到今天分分钟被喷“直男癌”“物化女性”。
但石小猛痛吗?
他太痛了。
不痛,又怎么会如此撕破脸皮。
《半个喜剧》同样要揭破这层“正确”的皮,露出更血淋淋的“不正确”。
电影中孙同的选择,Sir不想剧透。
但你看,莫默质问孙同对郑多多妥协的时候。
他在预告片里反问——
不也同样是在说现实对爱情的离间——
“你在北京有户口、有房,你只要找个简单的工作,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我是北漂,我必须成功,我没有户口、没有房,就没有一切。”
谁错?
家庭条件良好的莫默,是个飒爽的北京大妞,要爱情的纯粹,不接受谎言和妥协。
她没错。
出身小县城的孙同,他没有了无挂碍追求爱情的权力。
也不是他的错。
只有撤去了想当然的选择项,电影也露出了现实这根硬骨头。
而《半个喜剧》,甚至不仅仅是现实。
关乎尊严
在采访中,导演周申表示——
我们的电影的主题,一直讨论的,是底线和原则问题。
你可以选择当狗,但不能当了狗还假装自己没有当过狗。
《驴得水》里,在官僚主义的压迫恐吓下,个人利益的挣扎纠葛,底线越来越低,到最后,有人死,有人疯,不堪忍受的校长女儿只能逃。
而在《半个喜剧》里,同样是底线,孙同面对的,是好哥们兼官二代郑多多的逼迫。
在这里,有两层桎梏。
第一层是功利的。
即为了他能够提供给你的好处,你的底线能够降低到什么程度。
预告片里,得知真相的莫默骂了孙同——
你他妈就是郑多多养的一条狗。
而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孙同一步步妥协,一步步退让。
从人退化成狗,似乎也获得了想要的一切。
但,这个事情最虚无缥缈的地方在于,建立在谎言上的故事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事实证明,事发时,首先被抛弃的就是狗。
第二层,则是感性的。
孙同与郑多多之间的关系充分证实了,一旦有了利益纠葛,所谓的“哥们儿”关系,就会在一次次的剥削下,脆弱不堪。
郑多多这一回可以让孙同和莫默分手。
那么,下一次,就能干涉孙同和别人的婚姻。
当包容他人错误的人需要谨小慎微,伤害他人善良的人却可以有恃无恐的时候。
一切都畸形了。
预告片里,莫默有两句话,其实就是电影中有关反抗精神的主旨。
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样
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
但下一秒,她就被朋友说:你在放屁。
从《驴得水》的民国背景走到《半个喜剧》的现代北京城,延续不变的,是其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莫默和张一曼的设定都超级硬核——
有一条宁死不从的底线。
张一曼,被家族驱逐,从千金小姐化身成为乡村教师,哪怕不被剪去头发,脑门上似乎都贴着一个标签:荡妇。
莫默,职业女性,三十岁还没有嫁出去,工作上雷厉风行,再加上她缺乏女性魅力的刻板印象,连自己的亲生母亲也认定,此时的女儿是失败的。
她们都活在整个环境的贬低中。
但她们又都活出了不一样的坚韧。
《半个喜剧》里整个强大的人设,让任素汐再次得到了她演艺生涯里绝佳的表演机会。
在事后感叹自己的幸运,能每一次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谈不一样的恋爱,经历不一样的困苦。
而用好演员,这也是导演周申、刘露一直以来的创作技巧——
我们是用演员来“写”剧本的。在创作中追求演员的真实反应,只提供简单的故事框架,让演员在情境中丰满角色的台词和细节。
明里暗里,就饱含着优秀作品诞生的原因。
有一个细节,导演在映后反复提及。
如何解决电影最后高潮,莫默独闯婚礼的戏呢?
只要莫默当面与郑多多对质,孙同的作用就会被极大削弱。
因此这场戏的剧本,让导演憋了很多天都没有头绪。
最后,只能硬演。
可就是这场本以为会很难熬的戏,却让主演中资历最浅的刘迅hold住了全场。
郑多多当着未婚妻的面,唇枪舌战,自编台词,挡住了莫默的攻击,扳回了一局。
也给孙同王者归来,留足了预期。
演员临场发挥,再打磨,再到成为电影正片的一部分。
在完整的框架之下,不断地打磨表演的节奏,试验演出的效果,最后把一个精致的完成品搬上大银幕。
这是《半个喜剧》,所能够反映出的国产喜剧第一流的制作功底,也是这个小而美的《驴得水》团队,能够不断给人惊喜的原因。
回到电影表达的主题,导演还是心软的。
没有让所有问题,都直白地去刺痛你。
反而包装了一下,回到了最想讨论的话题——
另一半,是什么。
看完《半个喜剧》,Sir想说那或许是尊严。
片中的角色都有着残缺和不完整。
郑多多,出轨成性。
但是电影不是只浅显地骂渣男,而让你看到渣背后的线索——
父亲有权势,为他安排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且给他贯彻的是,只要有关系,一切都能摆平。
他以为爱情、友情仅仅是“一种关系”,他无法感知到关系的另一面,还有真情实感。
他好笑,因为蠢。
他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全能掌控所有人:未婚妻、朋友、出轨对象。
唯独不知道,自己也是个残缺的人。
孙同好笑,是干裂的笑。
一辈子在做迎合顺从的套中人,没有真正追求过什么。
莫默好笑,是无人应和的尬笑。
她自己活得风风火火,敢爱敢恨,旁人却只把大龄单身的她当笑话。
人各有各的残缺。
但残缺的“半个人”,是不是找不回另一半的喜剧呢?
电影里,角色的设计很有意思。
你看孙同和莫默在逛眼镜店。
他的下半身,是她。
她的下半身,是他。
两条线条,有了交集。
性别和性格错位的两人,也因此才得到完善。
半个女人和半个男人,放下傲慢和偏见,真正地审视自己和对方,才是突围之路。
退化成狗的现实,被放弃的尊严,在相互错位中,可以站起身子,做回人。
抱歉,说到最后,请允许Sir撤回之前的话。
喜剧。
其实只是一个中空的容器。
空出另一半是什么?电影里并没有答案。
要由你到电影院里,才能为它补全。
你想找到的那一半是什么。
喜剧另一半,演的就是什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