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华静
暑假到来之前,正当我为未来二个月内家中小学生的去处忧心不己时,在社区群里看到一个好消息——建于地铁口的图书馆即将开门迎宾。从周二到周末每天下午都设有亲子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跟随家长自由出入,不在室内大声喧哗随意跑动即可。
消息快慰我心,让我们听起来很像是一对多么热爱读书的母子。其实未必尽然,还有更为现实的动因,当全世界人民都被疫情围困在家中数月,并且还预见不到何时能解除禁足之际,一处宽敞明亮、整洁宁静而又陈列满书藉的场所,不亚于太平时期麦兜同学向往的阳光沙滩椰林树影,是个很多人为之渴望的身体放松心灵解乏的“胜地”。
后来到图书馆若干次的签到打卡也证实了,它担得起我们的厚望。午饭后报到,随意挑几本书,选一个安静的角落,待到一杯水在开足空调的偌大空间里从热腾腾变成凉冰冰,一个下午的时光就慢慢地消磨掉了。期间,不必耗巨资,不怕打扰谁,也不用担心可否有病毒在四周游动。投入阅读也会引发一些附带效应,我们为此忘记了刷手机、电脑这些充斥着日常生活的各种电子屏幕,自动屏蔽掉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和五花八门的游戏。这一刻,在近乎魔幻的现实中折腾了近半年的大人小孩们,终于在图书馆渐渐沉静了下来,如同一条搁浅到海岸上的鲸鱼再度潜入深海,得以观赏暌违已久的五色斑斓却又异常纯净的世界。
说今年上半年过于魔幻,恐怕没有人会反对。从巨星科比遭遇空难,到火山地震海啸火灾频繁爆发,蝗灾肆虐,再到战乱四起,这些我们平常谈之色变的灾难还仅仅是对局部地区和一部分人造成了影响,把当地的人间变成了地狱。而一场迄今没有找到源头的疫情却将影响力波及到无处不在无人能免,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子,全球所有国家和所有人在过去百年来,大概从没有这样“同仇敌忾”过,然而除了尽可能降低它的发生几率,人类短时间内对这个瘟疫差不多还是无能为力。
惹不起躲得起,伴随着一些国家恨不能封闭国门的举措,我们绝大部分个体只好选择足不出户。是的,面临完全无法预见的危险,我们就算做足了防护措施,在不到万不得己时也怠于出门。宅家之初,此起彼伏的,全球百姓都在费尽心思想方设法通过烹饪美食、美化环境来改善生活和心境,而时间一久,任是菜式不断翻新,小环境不断变化,这些重复性劳动和狭小空间都不再能胜任焦虑出口的角色。因为,与我们休戚相关的问题,也就是深层焦虑的来源,它不只局限于食物有多可口小环境有多美好,它还牵涉到食物从哪里来,吃饱了应该如何打发时间,它也取决于外面的世界动荡与否,政治经济如何变幻,等等。显然,要了解眼下局势解决实际问题,就得从关门闭户的状态切换出来,实现与世界的联通和互动。
应当承认,人们若单纯想摆脱生存之忧,须仰仗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对当下世界的认知了解。而一个人要解除孤独和困境带来的内在压力,怕是还得求助于先辈们千百年来积攒下的智慧结晶,比如艺术,比如文学,比如音乐,不一而足。图书馆,就是人类存储这些精神资源的宝库。到了那里,虽然不足以象博尔赫斯般一眼窥见天堂的模样,但是,你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伸手可触,展开可读,除了能产生一种被平等视之的莫大心安,也是按下了挣脱愚昧启迪心智的快捷键。
家门口有个图书馆,如果孩子不过度吵闹,你就带他一起来,如若不然,一个人去更好,一呆小半天,沉浸在书海中,抛开繁琐家事,忘却红尘纷扰,独享出世的片刻宁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