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课程——桂花引发的思考

郑重声明:文章系平台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八月桂花香,正值中秋时节,我们开展了花语教育课程-桂花。初看课程表,我认为这就是一节美术活动,让幼儿欣赏秋天的景物,引出桂花,让孩子观察桂花的外形特征并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桂花的样子。正好幼儿园里滑梯旁有一棵桂花树,早上户外活动时,我注意观察,桂花树还没有开花。我在课间活动中与幼儿谈话,问他们见过桂花没有,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人说:“我在奶奶家见过,我在公园见过...桂花是什么颜色的呢?有几瓣花儿瓣?桂花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听着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也在思索,无数个问题在脑海里闪过,一时间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于是,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桂花的秘密。

    晚上,我在百度搜索资料,输入“桂花”的外形”,出现了许多图片,各种颜色的桂花迎面而来。原来桂花不仅仅只有淡黄色,还有白色,黄色、橘红色等。我庆幸在孩子们讨论桂花时没有给出小结,因为我做为老师,要教给孩子知识,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的探究。我浏览了许多网页,百度,小红书,抖音等,收获很多。原来,桂花树和桂树不一样,桂花不仅美丽,香味迷人,还有很多用途呢!古代的诗人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来歌颂桂花。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此刻,我细细品味着《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从头读到尾;又反复翻看,觉出它的好处来!单从艺术领域我被以下文字深深吸引了。

    (1)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

美。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2)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

    (3)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4)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5)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阅读《指南》后,我仿佛在迷茫中的人一下找到了方向,有关桂花的课程我的思路打开了,知道如何去开展教育活动。

    比如,欣赏实物桂花,认识桂花的基本特征,用绘画,手工,撕贴等形式表现桂花。

    再如:桂花的颜色不一样,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桂花,并观察,记录,把自己看到的桂花的颜色画下来,  认识到桂花的颜色是不同的。

再如:桂花树是常青树,还有哪些树是常青树,有哪些树是落叶树?”常青树与落叶树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寻找身边的常青树和落叶树并记录,和大家分享。

再如:请幼儿调查桂花的作用与功效。了解桂花美食以及桂花的药用价值,以绘画的方式记录并分享。

再如:古诗《咏桂》,《昨夜》,与幼儿一起赏桂花读诗词,欣赏古人眼中的桂花的美,古人诗里的桂花仙气飘飘。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常常会遇到困惑,这时,我们会查阅相关书籍,借助网络寻找答案。不过,最科学有效的引路人还是《指南》,要多读多看它,由它指引我的教育活动,才能达到自我成长,终身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