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就是认知。这些思考方式,通常都有相对习惯的产生路径。当你能站到上帝视角时,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究竟是怎么来的,背后的形成机制是什么,这就是「元认知」,也就是对思考背后的思考模式进行充分地觉知。
比如,你当前在某件事上闹情绪,你不仅能清醒地知道自己正在闹情绪,而且还能知道这种情绪背后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个场景下闹情绪,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持续这么做,未来事情的走向以及具体的演化路径是怎样的……
如果你对认知的觉知能达到这种程度,你在社会上基本上就可以横着走了。因为你不仅能读懂自己的思考机制,更能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识人用人上,看清别人内心所想的运作机制究竟是怎样的。
这时的你,如果把一个人习惯的思考方式和当前环境进行结合,顺着自然规律的演化进行合理地推测,这个人的未来也就基本上被你看透了。当你能看透的人越来越多,阅历越来越丰富时,你就能顺着对方习惯的思考方式与其沟通,借助对方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在社会上想要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利他」。但这个利他并不是见到人就到处利,而是有选择地利,有目标地利。这个利与不利的判断标准,取决于你自己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总之,跟你的目标高度相关的,就借助利他推动对方产生相应的行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跟你的目标没太大关系的事物,就要保持良好地沟通界面,选择性地淡化关系。
淡化关系,并不意味着要破坏关系。毕竟,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当下这个人对你固然没太大用,但时间在变,场景在变,当合适的时间与场景出现时,之前留在那里的人情,在日后重新取得联系时,才不会尴尬。
通过上面的描述,你会清晰地看到:元认知的高低,通常跟你的知识储备、视野格局、沟通表达等要素高度相关。这些要素从哪里来?就是从日常的学习中逐步积累而来。
据我观察,元认知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关闭。随着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元认知就会不断加强。当你利用元认知持续不断地跟真实的世界进行互动时,这种高纬打低维的感觉会让人上瘾。
当然,高打低并不意味着你要霸凌别人,而是你明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仍然要看透不说透,继续做朋友,始终以利他的方式为包装,为终极的利己而服务。
利他是表,利己是里,这就是「因缺有需,趋利避害」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