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在其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中有段描述:“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以此来刻画秦淮名姬李香君的聪明与伶俐。成语“心灵手巧”也是出于此典故。
心灵与手巧虽是两个概念且归属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实有相连。心灵者手巧居多,手巧者定会心灵。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或说要把孩子塑造成聪慧的人,我认为应从注重其动手能力为抓手,效果也许会更好,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世上诸事,有许多都是在不经意间、或是无念之中所发生。刻意地去强调或培养也未必有效果。正如周希陶在《增广贤文》中所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相似的道理。孩子的许多能力与习惯都是天生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似乎从幼儿园起,孩子的动手能力(其实是破坏力)与日俱增。其所涉及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变形金刚、电动汽车等玩具渐渐扩展到机械台钟、半导体收音机等家庭用品。时时把玩、乐不思蜀。拆了装、装了再拆,有些拆散之后尚能复原,而有些则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孩子没有受到过多地指责,也不会得到抱怨。男孩子哪有不顽皮的呢?能拆会装毕竟是在动脑吧。动手可以促进孩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能够把本来潜在于心灵内部的潜能挖掘出来。同样,抽象的逻辑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与支柱的。
颇具破坏力的孩子也渐渐练成了手巧的本事,会思考也爱思考,更有那么一点点创新的意识。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小学毕业直接考入重点中学,又因其初中阶段成绩名列年级组第一而免试保送重点高中,高考时以超过重点大学100多分的成绩顺利考入全国“985”与“211”重点大学。
当然,动手能力的强与弱并非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唯一要素,但心灵手巧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手巧者,定会心灵。
当年搞“破坏”的孩子,如今已成为了上海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生。我在想,当他今天在无影灯下拿起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之际,是否还会回忆起当年在家拆卸玩具与物品的情景?儿时那一件件拆解的零部件,可能已被你视为手术台上患者残缺的关节与血管了吧?只是玩具拆散了允许你不能复原,而患者的零件拆散了可一定要整复到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