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天气:晴转阴
文‖谢京豆
最近在清读书架上那些久未读完的书。有些书真的是生涩难懂,多半都是看了前几页就放在那里了。其中有一本小小厚厚的古文解说书籍——《冰鉴》,买来七八年了,居然都没有看完。
这么好的书不读也觉得可惜,对不起自己的钱。于是采取了朗读的形式,每天大声朗读十页。也不管懂不懂,记不记得住,反正就按规定的页数一路读下去。竟然越读越开心,越读越发现书里的精华,理解也越来越顺畅。
虽然是文言文加注解。但文言文的部分读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发音断句也越来越好。我觉得朗读不仅锻炼了思维,还锻炼了普通话。真是一举两得。
《冰鉴》为曾国藩所著,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讲的观人识鉴之术,后部分是家书,讲立业兴家之言。他给他儿子的信中讲读书之法,就提到了高声朗读的好处。
“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由此可见,好文是需要大声朗读出来的。
文言文和散文尤其是需要朗读的,在朗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文章的韵律之美,也更能体会文章的深意。有些难懂的地方,也会因为朗读慢慢浮现它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朗读时也能帮助加强记忆,一些记不住的内容,通过朗读反而容易记在脑海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朗读,有些书也可以采取挑选读法,看目录,你觉得喜欢的的部分认真读,其余翻个大概,了解其义就可以了。比如我读周国平的书,就喜欢看散文部分,讲哲学的就粗略看一下,了解他的思想就行。
在电子阅读泛滥的今天,读纸质书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事,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