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话“端午” 与“夏至”

      今日五月初八——夏至,本不想再行文,时值夜读,感慨良多,不由得提笔写下此文,溯本清源,以资后学!

夏至一阴生

      一年之中,有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冬至和夏至,它对应着天地正柱之两端:柱底(子鼠,冬至) 、柱头(午马,夏至) 。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会有祭祀。《周礼·春官·神仕》: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礼丧。” 

      冬至日祭鬼神(人鬼天神),是因冬至一阳升,此时助亡故之人,早日自黄泉转生,关于此与清明之祭祖不同点参看我前面文章。

    夏至日祭地祇物鬽(地祇为地神,提出万物者;物鬽是老精物,百物之神)  是因夏至一阴生,要助地之阴气,而乞求丰收  健康平安。

      两者之祭大有不同,一助阳一助阴,当然相关的礼乐场所也就大相径庭了!

      《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圜以象天,如今之天坛就为冬至祭神鬼所设)奏之,若乐六变(此应“天门”),则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此即为皋)奏之,若乐八变(此应“鬼门”),则地祇皆出。”

      夏至祭地祇物鬽,黍是其中之一。

端午“天心”

说起端午,自然会想到粽子,古称其为“角黍” ,内置黍,取菰叶以角形包之,其象牛角以牺牲。“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为“火谷” ,其属阳。 而菰叶水生 而属阴。


      取的是“阴阳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而端午为一年中之“天心” ,夏至为天地正柱之“柱头”,阴阳相裹交替之时,以角黍为祭,正应天时,非为纪念屈原独设。

      回想起当时听说韩国人要把“端午” 节申遗,国人一片哗然,但扪心自问,国人自认端午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包棕子、划龙舟这么简单吗?

   


      当代社会节奏明快,尚情有可原,但研习国学追求速成、“短平快” 却无门可入,如果只懂得些民俗、节气、八卦等就了解了国学,那差之甚远矣!

    华夏文明讲求“天、地、人合一”步调的完美统一与一致。离开这个大前提,去研究国学,都是无根之土,舍本求末。它是一个圆,包罗万象,包含着各学科及领域,丰富而完整,只因历史的原因变得支离破碎,幸运的是它一直在传承着。但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精进研习,你不自强,又怎能怪他人豪取强夺呢?

    时值夏至,当宁心安神(午月,五月也,对应人体手少阴心经,心主藏神,故五月当宁心安神)。人事之发展,至其极点,亦当仿此,方不致衰败至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