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因一个话题聊起国内婚恋市场,一开始由什么是女人味谈起。
何为女人味?经朋友观察总结和咨询相关男士,首先,从外表来看,一眼觉得是个女生,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长发、裙子和高跟鞋;其次,从言谈举止,轻声细语,举止优雅,性格柔弱之类;基于以上两点,是第一二印象,如果被感觉是个挺女人的人,那么才有被作为异性了解的欲望。否则,容易被归为假小子,兄弟,哥们之类的关系。
所以,女人味是普罗大众大概70%-80%男性在判断是否想要进一步作为异性去了解的敲门砖,所谓开启进一步了解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显而易见,我是属于那20%-30%间的。
这个是我的性格,改不了。不能说是劣势,但受众群却是小众的,在其他因素又不能作为加分项时,这项是减分的。
进而聊到说,朋友经过n多年的经历和周遭的观察,最合适的男女配对就是取长补短,用“齿轮”比喻,再合适不过。
没有一方和另一方绝对的全部要素均势均力敌(超级富豪和美女们不在讨论之列,只说普罗大众),只有你的长处,弥补了我的劣势,而我的优势,同样是你的短处,综合而看,不相上下,互不相欠。
平衡,才是最完美的结合。我所谓,门当户对。
所以,在女方眼里所谓的,降一级的选择,可能,降的那一级里的男性,压根择偶范围不是这类女性。
比如,一线城市女性,觉得首选找一线城市男性,且要旗鼓相当,最好略胜自己一筹,如果找个二线的男性,那么可以要求挑个条件更好的,因为地域优势,但其实,男性可能只想找个二线甚至更往下的。(此处仅以地域举例,这个要素可以换成其他任何)
而一线城市的男性,对于找个旗鼓相当的一线女性,可能更愿意找个二线稍弱的女性。(不排除男女证明天子天女找到非以上讨论范围内的,我们只是按现象来总结归纳)
当然,这里首次出现的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可能本身因为年龄、外貌、事业等,或多或少的因素中一二已经不是处在巅峰时期。
此处省略非常详细的近似口水的对话。
最终,我俩分析总结,timing is everything!翻译成中文就是:一切看缘分。
这个缘分,并不浅显的指对人看没看上眼,是基于当下心境,结合周边资源的客观情况,以及社会等因素,当下,正好出现这么一个合适的人,并不是她最好,但却是最合适。
刚想到,按经济学理论,最优解往往不是最高点,而是平衡交点。
另外,套用李永乐老师的婚恋公式,按普罗大众一生可能的总恋爱次数,基本可以把前3个恋爱对象作为“样本”,只要出现的第4个人起,比前三个好,那么这个人就能作为恋爱对象考虑甚至于步入婚姻殿堂,对于这个理论,有两点说明:
1、如果前三就认定,那么就别管狗屁理论
2、第4个起,只能说理论最优概率,并不是100%一定,一切从心感受。
我不知道,能和我合拍的那20%-30%的男性在哪?朋友们期待了那么多年了,我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