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生命在于行动。每一件事的难易程度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没有行动的思考者就是一个loser。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姑妈就和大姑父就去城里谋生,他们有三个孩子,最小的表哥仅比我大一岁。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小表哥读六年级,在学校感觉有表哥的保护真好。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去城里姑妈家玩,对于我这个山沟沟出来的小孩来说,城里的世界肯定特别好玩,特别憧憬夜里的夜景,灯火通明的,特别壮观,不像农村一片漆黑,有点灯光也是昏暗昏暗的。
姑妈租的房子离市区比较远,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姑父的那辆黄包车。姑父每天回来的时候,脾气都比较大,姑妈每天烧好的饭或粥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都不敢喘大气。我当时15岁了,也会点察言观色,每当这样,我就会默默地保持沉默,退到角落去。本以为去城里会很好玩,那是最想的就是去百货大楼坐电梯,因为以前有坐过一次感觉特别神奇。可每天姑妈都很忙一样,不是缝缝补补就是烧饭了,要不就是训表哥不听话,总是不得空带我去,让我有点失望,但又不好每次提要求,更别说去看霓虹灯的夜景了。最期待早餐了,想想肯定是包子油条牛奶什么的,和农村肯定不一样,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有稀饭和咸菜,而且还没有干饭。姑妈每天起来放煤球炉上烧稀饭,米少水多,姑妈说城里人喜欢喝这样的粥,不喜欢吃干饭,天气热吃不下。晚上姑妈才会烧干饭。我不懂城里人的习惯,只是哦哦地答应着,还没一会肚子饿得咕咕响,不敢作声,想不通城里人都不饿吗?在老家,妈妈一天三餐都有粥和饭,你爱吃哪个吃哪个。晚上终于可以吃到饭了,我狼吞虎咽地很快一碗就见底了,再次去盛的时候,发现电饭锅里只剩不到半碗的饭了,表哥他们也都才吃一碗,实在感觉不好意思盛了一点点,慢悠悠地走过去。姑妈说看你瘦瘦的,饭量还真不错,我脸红的恨不得整个埋入碗里,因为我不好意思说我还没吃饱,在老家我都吃两大碗的。虽然当时人是瘦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消化很快,一天到晚总会咕噜噜响着。
我那时也有点懂事了,生活全靠姑父一个人,黄包车生意时好时坏的,家里的伙食全由头天挣了多少安排,因为还要积攒一部分钱,交房租还有孩子学费什么的。有时钱不多的时候,连米都要省点,难怪姑妈天天煮粥,也没有多余的闲钱买牛奶包子什么的,因为日子拮据的恨不得一块掰成两块用。
后来我就很少去姑妈家了,感觉饿肚子实在是太难受了,虽然家里没有市区繁华,但最起码肚子是饱饱的,舒服的。
就这样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姑妈和姑父风雨同舟10几年,3个儿子全凭自己的本事娶了媳妇,有了三个孙子。因为姑父的村庄长期没人住,国家出了新政策,高山脱贫,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在城里都安了家,有了真正的落脚之处,虽然前半生的生活是艰辛的,但晚年的生活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爸爸早些对姑妈的不屑,感觉姑妈他们一家在城里生活太苦了,到最后的佩服,因为那么辛苦,姑妈还是把三个小孩扯大了,而且各有各的路子,打心眼里钦佩。
相比爸爸的幻想曲,姑妈他们务实多了,好歹她们有那个勇气跨出去。爸爸说如果当年去城里讨生活的他,肯定是比姑妈他们要强,只是怪自己太胆小,不敢迈出那步,怕到城里没饭吃。没有行动的话语说再多都显得是那么多余和苍白无力。
就像一座山,你感觉到不了顶端,你迈开步子爬着爬着,你就站在山峰上了。所以很多人很多事你没经历过,你就不知道你能不能受的了那份苦,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亲人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