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一场幸福的修行
不知不觉,担任妈妈这个角色已经三年了。回头看看与孩子在一起的这一千多天的时光,琐碎平凡却又充实温暖。当妈妈前的那个自己应该绝对不会相信,曾经那个害怕束缚,一味向外追求生活多姿的自己竟然因为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仿佛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每天沉浸在与孩子的嬉笑玩闹的世界里却也甘之如饴。回顾这三年,仿佛一幅油画般近看皆是模糊放大的生活碎片,而隔开一定距离整体观赏也别有一番滋味。
谨以此文记录下初为人母的收获感悟,献给三岁的豆子,纪念做妈妈的三年时光。
美好在生活的细节里
最近和豆子在一起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亲亲他,抱抱他,虽然几乎每次都被这个精力旺盛的小人儿拼命挣脱。还是不得不承认,不论多么不舍得,不论如何想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终究还是要过去了。对于孩子,这三年是身体和心智上快速成长的三年,而对于自己则是慢下来细细感受生活的三年。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未加咀嚼的日子,等于白过;未浸透体验的生命,等于白活。如果说有孩子之前的自己总在追求浮在生活之上的繁华,那么孩子的到来则将我实实在在地拉回现实,从平凡琐碎中去感悟生活。回顾豆子的成长,无论是婴儿时期无限循环的吃喝拉撒睡,还是成长过程中每一段时光都让人分外留恋,他开怀大笑时的眉眼,他伤心时嚎啕大哭地样子,他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欣喜,他独立迈出第一步时的激动,他咿呀学语时吐词不清的口齿,他搞怪时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他调皮捣蛋的场景,他温暖贴心的时刻等等,作为妈妈的我有幸见证他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进步。时间虽然带走了三年宝贵的时光,但留下了最为珍贵的回忆。还记得上次从豆子老师口中得知豆子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妈妈时内心由衷地感到温暖和小自豪。陪伴豆子的时光,我们一起做各种好玩有趣的事情,用粘土做奇形怪状的小动物;穿上厨师服煞有介事地做烘焙;做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拿起画笔信手涂鸦;坐在床头一起读书……周末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找乐趣,去观察不同形状的叶子,光着脚丫踩在鹅卵石上竞走,拿起放大镜找昆虫,到池塘里去捞小蝌蚪…… 一家人在一起时我们常常不顾形象地玩乐疯闹,有一次晚上和爸爸一起陪豆子玩,原本豆子拿起麦克风唱歌,唱着唱着我和爸爸索性唱了起来,至今仍记得那天晚上爸爸唱着歌我和豆子伴舞,围着爸爸转圈跳着追逐跑着,一家人笑作一团的场景。还记得我们一起捉迷藏时因为豆子每次主动出卖自己笑到泪目的样子;还记得和豆子给爸爸准备生日惊喜的暖心时刻;还记得每次洗完澡豆子躺在浴巾中让我和爸爸荡秋千时开心大笑的模样。这些陪伴在孩子周围的时光,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正如一句话所言 In the end, it's all these small things that we remember, the little imperfections that make them perfect.感恩初为人母的这三年,让自己得以将步调慢下来和孩子一起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
育儿先育己
三年前,自己刚刚成为一个新手妈妈,育儿是一门全新陌生的领域,以至于以前任何的学习生活经验在孩子面前都统统清零。想到要担负起一个生命成长的使命就焦虑空前,不知所措。 但每当看到怀抱中的那个软糯的小婴儿,他对母亲是那样的全然依赖,也许是母性使然,常常被他的一个灿烂的笑容暖化了心,升起浓浓的爱和保护欲。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既然做妈妈对于自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么我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从很多育儿书籍中找寻方法,了解到母亲的自我觉知在育儿中的重要性。作为妈妈,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榜样,妈妈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因此我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时刻保持自省。我需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且努力完善自我,只有当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知时,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培养这些品质,才不会一味把自己的焦虑强加于孩子,才会真正做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关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书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生命最初来自于母亲的温暖抚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而安全感的建立无法假于他手,它来自于母亲与婴儿的每一次互动,对他的每个动作、声音和需要进行的回应,来自于满足孩子身体需要,给孩子情感上的温暖赞许,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母子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和爱的坚固纽带,孩子才能在被爱的安全感中渐渐发展中爱别人的能力。
在探索育儿的道路上我更是有幸了解了蒙特梭利教育并且赴美国进行蒙特梭利教育学习。系统的理论学习让我详细地了解了六岁前孩子的诸多特性。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等由蒙特梭利博士亲自观察多年并且在孩子身上总结的特点让我受益良多。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孩子,那么成人所谓的育儿方法也只会是按照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的一厢情愿而已,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更是知易行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阻碍都是成人带来的,而我们往往还为这些阻碍套上美丽的外衣:为你好。
陪伴豆子的时光,我学着褪去成人对孩子居高临下的偏见,跟随他,做他成长过程中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我不会因为做得慢就不让他参与日常生活上的事情,因为日常生活是培养独立性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我不会在他专心致志沉浸于自己的玩乐世界中时突然打断让他喝水吃饭,因为那正是专注力培养的重要时刻;
我不会把一不如愿就嚎啕大哭的行为视为执拗,因为那正是经历各种敏感期的必经阶段;
我不会强迫他主动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因为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而定义他不合群,因为我知道他首先需要大量的时间首先进行自我构建;
翻看豆子的成长记录册,里面记录着三年时光里豆子从咿呀学语到能够独立完整表达自我的整个过程。看着那些稚嫩的话语,回忆着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很荣幸能见证并参与孩子人生中如此特殊重要的阶段。
童年时光蕴藏着生命巨大的潜能,积蓄内在能量则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而我们成人则往往以一些诸如男孩子就不能哭,不按照大人的想法行事就是不听话等等自以为是的想法干扰孩子的自我发展。生命应该按照内在的指引发展成它原本的样子,而不是成人所想要的样子。
在美国学期蒙特梭利期间,豆子也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幼儿园就读,他是班级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小朋友。从刚开始抱着妈妈嚎啕大哭不让走到放学后开心地告诉妈妈第二天还要上幼儿园,豆子对新的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让我也心生佩服,还两岁半不到的他在纯英语的氛围中听说能力也有飞速进步,异国他乡的生活让我看到了这小小的生命中蕴藏着的巨大的潜能。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的时光,但给豆子留下了一段美丽难忘的回忆,孩子间的友谊不分语言国籍,每天去接豆子时,他都开心地跟我讲述今天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告诉我老师抱抱他了,跟小朋友们玩车车了,告诉妈妈自己没有哭。善良热情的豆子还会经常让妈妈买好吃的到学校跟大家一起分享。直到现在豆子还经常告诉妈妈他想念美国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指着地图上的美国说要回去看看呢。多元背景文化的碰撞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那些在陌生的环境中所接受过的热情帮助,感受到的爱和温暖,都会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巨大能量。而生命早期对于好奇心,同理心,适应力,独立性等重要能力的养成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一次次的身体力行的体验中得以培养。
在美国那段全然陪伴的时光里,我们母子也留下了很多共同的回忆,一起倒时差,品尝异国美食,欣赏他乡风景,结交新的朋友,一起在暮色中的等待萤火虫点亮那一闪一闪的尾灯,一起开车到公园里寻找麋鹿,一起去图书馆借书,每天早上一起去上课,傍晚放学一起回家。开车时豆子会在后座提醒妈妈别开太快啊,注意安全啊,写作业时豆子会给妈妈端来牛奶……现在想起豆子这些贴心的言行仍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有句话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二次是和孩子一起重新长大。孩子世界的简单快乐,天真美好,每次陪伴在豆子的身边自己仿佛也变成了纯真的孩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养育孩子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滋养,生命得以更加丰盛完整。
童年,晕染生命的底色,希望你以后回忆起这段时光仍会觉得亲切温暖,希望童年时光能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提供无尽的光亮。
感恩孩子,感恩为人母的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