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时间过得很快,再次完整的阅读这本书已经是一年之后了,在这一年里,我也有阅读一些书本,除了闲暇娱乐书籍之外,还有专业类的学习研究性比较强的书籍,在分享我的读后感之前先来讲一讲我在一次阅读该书后再读其他书籍时的发现和改变。

      感觉比较明显的还是在阅读学习类书籍的时候,比起以往的先翻看目录(有时如果这个书名太过枯燥我甚至会直接忽略封面)然后再一面一面并没有什么头绪的翻书,最后不得不逼自己集中注意力,现在我更加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依照自己的读书能力来设定每一次的阅读目标,因为我之前参加了一个股票投资类的讲座,所以对定投和股票有了一些兴趣,然后我就买了一本入门级别的《冰与火——中国股市记忆》,但我的兴趣与好奇心并没有让这本书变得好看,依旧是枯燥无聊,可能在我心里也就只有小说能让我抱着啃上一下午了。为了强制让自己读进去,我先大致浏览了整本书的内容,虽说要想抓住重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能读下去的内容并不难,因为我喜欢看故事,所以我在书中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通过这些事件,中国的股票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样让我能更加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怎么说呢第一次认真的尝试书本中的阅读方法其实还是非常生疏的,虽然读的过程磕磕绊绊,我到现在也还没翻完那本书(《冰与火——中国股市记忆》后面因为有其他书要看所以暂停了一段时间,然后自己也忘记了这本书)但是感觉自己阅读的灵活性还是有所进步的,当然要想提升阅读能力还是得不断读书才行。

      不过说实话一年过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各种方法我也是有点淡忘了,本来要想读懂这本书难度就比较大。但是读过一遍后再重温这本书就没有之前那么困难了。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都是具有一定逻辑的,所以我之前有想给它做一个思维脑图,但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制作起来有点复杂费时,而且我的平板打字也很麻烦,所以我后来就放弃了,但是有一天我在逛豆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完整的思维脑图,我等一下直接分享在文章下面。虽然超级详细但是我还是建议先看完书再去看思维脑图,不然在看书的时候真的容易失去自己的想法。

      第二遍看这本书时,阅读层次方面基础阅读的内容看的其实比较快,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第二遍读的时候稍微花了些时间,其实从作者的笔墨也可以发现阅读层次这部分还是很重要的,每个层次都代表阅读能力的上升,从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基础阅读到学会抓重点、提问题快速浏览全书的检视阅读,再到边读边做笔记,为自己解答或是提出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分析阅读,最后到更加专业的主题阅读,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概括一下,实际这四个阶段尤其是后两个,远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有提到过里面还是存在一些专业的名词以及难懂的句子,所以第二次阅读时我把之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拿出来看来一遍,有些问题在看完第二遍时也有了模糊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是我根据文章内容自己猜想的,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次读完后我去看了书评,其中有一个读者总结的简单明了,她说阅读一本书最主要的就是带着四个问题去,一是这本书整体在讲些什么(浏览全书),二是作者详细说了写什么(仔细阅读),怎么说的,三是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四是这本书和你有关系吗(对你有什么帮助吗),其实能够带着四个问题去看,并最后能做出回答,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但要想掌握一本书哪有这么容易,还是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将每一次阅读时心里所想写下来,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阅读,有输入并且有输出。

      虽然是第二遍看这本书,但还是没能深度理解与掌握,尤其是最后的主题阅读,不过至少比第一次的脑子一片空白要好多了。读书是一个持久培养的过程,需要坚持,养成一种习惯,我希望,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希望下次再翻看这本书时,也能有所进步。

来自豆瓣用户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