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1、总结昨天所学内容:人在选择是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成本,可能是放弃另外一个行为或机会,也可能是付出金钱和时间;理性人面对超出目的后的边际成与边际利益会做出理性选择。
2、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面对激励(或好,或坏),人们会根据它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2005年到2008年,汽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大排量汽车滞销,但是小排量汽车、公共汽车、非机动车、耗油量小的飞机等都大量的销售,而人们的出行交通方式也因此从私家车或者飞机换成公共汽车、航班。
任何的行为,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2、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在相互贸易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你有我要的,我有你要的,我们换换)。
3、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胖大的市场中,可以汇率更多的产品,更利于贸易。
在市场中,有一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卖什么产品、产品的定价。
市场经济:企业和家庭在产品相互交易的配置资源的经济。
4、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通过政策、税收、发行货币等方式可以适当的控制市场的发展,使它合乎大部分人的利益,防止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例如某个产品生产出来对环境污染太大,氟利昂便是这类产品。
市场势力: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群体。
学习经济学,可以判断政府的政策在哪个方面正确,在哪个方面不正确(正面和负面影响)。
5、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产品的能力:这涉及到生产率,如果A国家每年的产品创造10个单位的利润(10个单位是我自己假设的东西),B国家只有5个单位的东西,那么A国公民的社会福利和人均寿命会比B国公民好太多。
生产率:单位劳动生产产品的数量。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更好的教育、更优良的生产工具、更专业的技术都能提高生产率,同时使得生活水平再一步的提高。
6、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货币发行需要严格控制的,多了会导致通货膨胀,少了会影响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7、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是社会层面面临的取舍了。通货膨胀会刺激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导致生产者招收更多的工人而增加了就业率,但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8、破窗谬论:人们看到发生了的活动,但没有看到本来会发生的活动。计算工作岗位的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工作岗位发挥的作用。
至此,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已经看完,第一章结束了。
《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
1、主要看了一下代码,关于图像的拍摄原理和过程、图片的存储格式、IMAQ Creat的各输入输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