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西下,有光却并不刺眼,有色却并不浓烈,有温度却并不炙热。似乎一切刚刚好,于是“最美不过夕阳红”!
人到暮年,犹如夕阳在山,同样的迈步终点。有人恬淡从容,而有人却心酸悲苦。青年时都曾有过梦想,壮年时都曾为生活忙碌奔波,到了老年,为何如此不同?
此问是个傻问题,难道青年、壮年时就同样了吗?青年时,有人踏实上进,克服困难追逐梦想;有人浑浑噩噩,让梦想成为水中圆月。壮年时,有人辛苦操劳,为孩子、为家庭做长远计;有人鼠目寸光,得过且过,只顾眼前的安逸状态。一路走来,方式不同,那么,到了最后,结果就肯定不同。我们能怨谁呢?
山脚下住着的那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日子就过得有些凄凉。平时种种菜,种点粮食度日,能吃饱肚子,只是没有钱,也没有人来看望。先前这老汉还会出去打打工,挣些钱,自己平时抽烟喝酒打牌的钱就有了,甚至还可以往老婆子那里送几个。一辈子就这么潇洒地过来的,只要能外出挣钱,可能就会一直这么潇洒下去。
可是,现在,年纪一天天老了,又没遇到好时候,连年轻力壮的都四处找活干,一个半老头子还有谁会用呢?就只能在家,守着几亩地过活日子是越来越远离潇洒了。
这看似独居的老人,其实养了两个儿子,只是,现在都如同上门女婿,跟着各自的老婆们生活,在女方所在地安了家。其中缘由,可能只有他们自家人清楚了。养儿防老,当爹的并没有以此为目的,养的比较随意。那么,现在儿子养老也就并不可靠,如果要找儿子给钱,那应该是千难万难的。老两口也不强行找孩子要,两个孩子都能养成上门女婿,可能心里也是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党的惠民春风吹遍神州,老两口可以享受社保,只需三万八,就可以每月领一千多的养老金,甚至可以办理贷款来购买,抵扣之后就可以领钱了。这样的好政策,老百姓拍手叫好,纷纷想办法去缴纳这钱,为以后打算。毕竟,自己有钱,终归方便些,能不给子女添麻烦是最好的。而这老两口却无动于衷,既觉没脸找孩子要钱,也不去办理贷款,更不开口找相熟之人借。老友都主动上门找他们商量这事了,他们依旧无动于衷。最终,惠民春风走了,他们生活依旧,未来的凄凉只会更甚。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能不是很恰当,但心情确实如此。
晚景凄凉是人生之悲,哭着来到人世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认认真真地经营日子,让自己晚年能平安喜乐。中国人喜欢盖棺定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一辈子应该才算圆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