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世上,体味最多的可能是烦恼,不是快乐,大部分人只是在如意之事降临时才感到快乐,然而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乐的几率太小了。退而求其次,不必时时快乐,心灵宁静已是幸福。是否容易做到宁静呢?人的情绪有太多种,一天之内可能不停在各种情绪间切换,“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阅读哲学书籍、思考人生命题对我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我能够快速地从消耗能量的情绪恢复到平稳的情绪,恢复心灵的宁静。
很多时候只愿意阅读,不愿意写作,其实就是懒惰。阅读可以让心里一时畅快,别人的文字表达的是自己所想或是对自己有所启迪时,顿觉舒爽。然而如果未经自己头脑的思考,看过也就是看过了,裨益尚浅。写作是辛苦的劳动,李娟的文字那么洒脱新颖空灵,看起来像一气呵成,但李娟自己说她的文字没有不是刻意的,字字皆辛苦。诗人余秀华说越是在自己没有灵感的时候越要不间断的去写,保持敏锐。创造虽然辛苦,却可以带来深层的喜悦。
一个中年人可能遭遇各种烦恼,例如工作日复一日让人倦怠、家务繁琐忙碌、夫妻感情平淡,担忧孩子成长不顺、金钱不够,与别人比较时种种不如意。
晚上经常做噩梦,很少做好梦,几个月来唯一的一次好梦是梦见门前的水飘起来,像丝绸那么飘逸,高过头顶,很多鱼儿和玫瑰花在空中飞。这么美妙的体验只在梦里体验了一回,联想起佛祖醒悟时莲花在每一株树上盛开,整个宇宙变成“一丛花束在大气中旋转”,圣贤通过修炼可以时时获得这样的妙乐,普通人通过学习可以减少痛苦。今年好好学习宗教哲学,勇敢地面对恐惧、愤怒和哀伤,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