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再次吐槽一下大学的学生会,这也是一直想吐槽的话题。
学院要举办运动会,要求每个班每个人写10篇运动员加油稿,一贯的初中高中套路,但是出于班级考虑我还是乖乖的写了。然而下午交给班长的时候被要求重写,理由竟然是要求必须用正规的兰大稿纸写。当时我的内心除了震惊就剩下无奈,哪来的这么多规矩?用其他稿纸还不行了?用不用正规兰大稿纸你们就看不懂字了?
其实之前就知道有这么要求,但是我是不放在心上的,以为他们的通知里随便写的,毕竟这真的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规定。没想到班长会这么认真,还一再强调会被扣分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代,这么认真干嘛?
班长为了班级考虑害怕被扣分可以理解,但是认真想想至于那么怕学生会吗,就因为稿纸的不同。虽然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这也要看规矩是否合理,规矩是人定的,而人有时候是逗逼的·。一味地去执行所谓的规矩有时候反而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高中的时候也是班长,但是有时候学校的一些规矩我觉得不合理的时候我也会按照自己的准则去做,虽然经常被罚,被班主任骂,但我没怨言。做错事要被罚没错,我接受这个游戏准则,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准则。起码,高中三年,所在的班级不管学习成绩还是文体活动都在年段前列。我想这是因为大家能够抛弃部分莫须有的规矩,才能玩得开,玩得好吧。
大学的学生会本来应是大学生的自治组织,但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它基本上一个学生“被治”的组织。举个例子,一位学生曾经仔细查阅,发现许多高校学生会的章程里均出现了“自治”二字,但人大的学生会章程里则没有。人大的学生会,完全接受各级团委的领导(或曰指导),学生会除了偶尔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口号外,其所为与宗旨完全脱钩。事实上,人大的学生会不过是团委执行政策、学校控制学生的工具。
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激励学生上进,要求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求知,试图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而党团学生会组织的存在,则以其不容忽视的体制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努力,它在内部形成幼稚的官僚风气,潜移默化地在新生脑海里植入等级观念,和在学生会群体里的优越感。
有的学生对学生工作本无兴趣,但考虑到未来保研加分,所谓的“人际关系”,纷纷加入学生会组织。当一位怀着敬意的比较单纯的、有理想的大一新生进入学生会,能够结交学长部长似乎是一份无上荣耀。有一种心态就是认识部长主席等高官,在学生会的人际关系网中就可以占领一个较高地位。
当然,我可能讲的比较偏激一点,以上情况也只是对于少部分人,大部分在学生会的同学还是勤勤恳恳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想法。
但是形式主义确确实实是在学生会里从上到下地蔓延,就像文首所说的稿纸,太过于纠结某个形式,并且坚定地认为这是具有权威的规矩,是不能违抗的,看来部长的权威确实很大呀。
曾经有一个女孩子跟我哭诉说她被好多部长批评了,我很好奇的问因为什么,她说因为打个电话打错了打给了上届学生会主席,主席不耐烦的说了句,于是部长们纷纷批评这位可怜的妹子。我顿时觉得好笑,就因为打错个电话?那主席是有多忙,日理万机,才会让各个部长们为此操心。
然而当我安慰妹子说没关系的这都是小事,妹子很激动的说这是大事,很严重的。
形式主义真是深入人心,环境让思想潜移默化地被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大概也是指这个。
写此博文,没有为抹黑学生会之意。揭露其问题,促其反省自新,是为了让学子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文章若有偏激,还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