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发红包的,怎么我发了还不对了?”你以为你懂了对方,实则没懂

前言

还记得之前上班间隙时,跟同事闲聊说到家庭状况,他有一件特别不解的事情,让我从女生的角度帮忙分析一下。

原来当时是快过节了,朋友的老婆准备给双方老人红包。然后他回应说:“我老爸老妈不用给,给岳父岳母就好。”

第二天上班的路上,他在路上想想,毕竟过节了,虽然老爸老妈不缺自己这个红包,意思还是要到位的。于是就给自己老爸发了一个红包,然后老爸收了。

本以为是一件小事,哪知道妻子知道后大发雷霆:“你怎么都不跟我说说,就自己做决定呢?”

“不是你说给红包吗?怎么我给还不对了?难道我还做不了主?”

最后两人大吵一架收场。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明明是老婆要自己发红包的,怎么最后反而又认为自己错了呢?怎么女人这么不讲道理?


到底是为什么啊?

图书介绍

男生可能觉得不解,为什么我给女生讲道理,女生就给我讲情感,直接上纲上线的。就如同红包事件一样,男生以为就是给了一个红包没打招呼而已,女生觉得男生没有把女生当作一家人。女生也不理解,明明这么严重的事,男生就这么轻描淡写?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听懂另一半:从沟通差异到弦外之音》,让我们知道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合理应对。

图书封面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奥黛拉·泰南,通过研究语言得出两性沟通的差异。这本书被称为领域内的经典之作,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8个月,新颖易读,从本质上解读男女双方的沟通差异。书中大量生活中的案例,我们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我们听不懂?

首先我们来一个小小选择题,看看你的答案。

如果你现在在一个大城市打拼,房子也没买。过年回家时,亲戚关心你说:在大城市打拼这么不容易,想买房子也买不起。

你会采取下面哪个回应呢?

A 是呢,真的挺不容易的。别看挣得多,手里没几个闲钱。

B 努力打拼,房子还是能买的,就是看大家想不想买而已。

根据我们的数据收集,大部分女生都选择了答案A,而截然相反的是大部分男生选择了答案B。

我们的回应方式差异这么大,取决于什么?根据ABC法则,我们听到了一件事,然后脑海里产生对应的想法,最终采取对应的行动。

决定我们回应差异的,实则是我们听到的不同。这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听到的内容如此不同?我们常说听话听音,听沟通差异的弦外之音。到底是什么让男生女生听到的如此不同?

亲密关系在一个由人际关系构成的世界里十分重要。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为构建复杂的友情关系网进行协商,最小化差异,努力达成共识,并避免表现出优越性,因为优越性会凸显差异的存在。在一个区分社会地位等级的世界里,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树立地位等级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是告诉别人该做什么,而接受命令则是地位低下的标志之一。虽然所有人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独立性,但总体倾向是,女性更关注前者,男性更关注后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生命轨迹似乎分道扬镳了。

从上文女性看重的亲密性以及男生看重的独立性中,我们可以对比得到以下:

亲密性 VS 独立性

女生从维护人际关系的角度更注重亲密性,而男生从维持社会地位的角度更注重独立性。所以女生在做决定前,行为方式是我们应该讨论,至于讨论对结果有没有帮助,这不重要。

而男生遇到事情就会自己做决定,忽略了商量的这一步。

这种差异就导致火星撞地球,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可关注的角度为什么差异如此大?

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的成长环境,男生小时候家长一般会教导:小小男子汉,摔倒了哭什么哭,赶快起来。男生是强者的表示,被要求独立。所以独立性一直贯穿男孩的成长。而女孩子从小会被养的温柔可爱型,娇小可爱。动不动就哭,也是女孩子才有的特权,一种情感的宣泄。所以从小的成长环境的不同,塑造了男女的不同。让女孩子更注重亲密性,男孩子更注重独立性。

第二个是社会的期待,我们在社会上经常会听到这个男生怎么这么直男,但是你听到过直女吗?这里的刻板印象就是男生不善于沟通是正常的,女生长袖善舞,这也决定了女性的亲密性的走势。另外一个就是男生怎么能这么娘,不像个男的。在南方人眼里,君子动口不动手,那么北方人眼里就是有本事别吵吵,撸起袖子干起来再说。我怎么能被对方小瞧了呢?

这些社会期待都会将男性塑造得更为独立。

当然现在也有跨性别的现象,女生比男生还独立,男生比女生还更看重亲密。但男生女生特有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语言,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

为什么给红包的事情引发了争吵,现在你肯定很清楚了,那既然男生女生的差异是天然的,我们如何能听懂对方呢?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

如何听懂?

伊芙刚刚做了一个摘除乳房肿块的手术。术后不久,在和姐姐的交谈中,她说她很讨厌开刀,伤口上的那些缝线看着也很令人郁闷,因为她们留下了一条接缝,改变了她的胸形。她的姐姐说:“我懂。我自己做完手术也有同样的感受。”她也向好友卡伦表达了同样的感觉,卡伦说:“我懂。这就像你的身体遭到了亵渎。”但是,当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丈夫马克时,马克说:“你可以做个整容手术掩盖这个伤疤,恢复胸形。”

伊芙丽没能从马克那里得到姐姐和朋友给他的慰藉,恰恰相反,他的话反而让他更难过了。她不仅没有听到她想听的-他能理解她的感受-而且更糟糕,在她向他倾诉自己多讨厌这次手术时,他竟然还要求她去做更多的手术。“我不会再做任何手术了!”她抗议道,“真抱歉,我现在的胸不是你喜欢的样子了!”马克被她的话刺痛了,也感到不解,“我并不在意这个,”他抗议道:“我根本就没觉得这是个事。”伊芙问:“那你为什么要我做整形手术?”他答道:“因为你说你的胸现在的样子让你感到难过。”

姐姐以及女性朋友用女性特有的角度来回应从女生的角度回应伊芙,伊芙在情绪上得到了理解,心里特别顺畅。而丈夫马克以男生特有的沟通方式来回应,最终招致了妻子的埋怨。

伊芙想要的是理解—情绪层面,而马克赠送的礼物却是建议—事实层面。

是不是一种沟通方式优于另一种沟通方式呢?我们来看一个女生回应男生的案例。

如果女性经常因为男性不懂得以苦恼回应她们得苦恼而失望,那么男性经常会感到沮丧的原因恰恰就是女性会这样回应。有些男性不仅不能从这样的回应中得到安慰,反而还会感到被冒犯。一位女性曾向我倾诉,当他的伴侣谈论起他的担忧——例如对变老的恐惧——她的回应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一样的感受。”令她感到惊讶和失望的是,他竟然会生气;他觉得她是在否定他的特殊性,这种举动无异于在剥夺他的某些权利。

用女生的沟通方式回应男生,也会引起男生的恼火。丈夫想要被承认特殊性—事实层面,而妻子赠送的礼物却是感受—情绪层面。这是不同的沟通差异导致的。

那么到底才能听懂对方呢?

首先,我们要从对话中去识别对方陈述的事实是什么?

第二步,对方的情绪是什么?

第三步,期待我做出什么行动?对方期待我回应事实还是回应情绪?

那么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区分事实与情绪,避免对错了位。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听懂另一半。

案例1:家里沙发上堆满了玩具

你给的答案是什么?你答对了,这是一个偏中性的陈述事实。

案例2:怎么每次沙发上都堆满了玩具?

情绪还是事实呢?是不是明显听到了对方的抱怨情绪?在你急着怼回去之前,先告诉自己对方有情绪了。再回到上面的步骤,问问自己对方期待自己怎么回应?

案例:你就不能动手收拾一下?

对方期待你动起来,但是带了情绪的,他会期待你做什么呢?

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一定已经学会简单区分事实与情绪了。

下次遇到不同性别的人,你能听懂了吗?

结语

听懂另一半,让我们对社会有更多的选择,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