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润泽第一次,对我表达出“害怕”这种情绪。
近几天,奶奶说了好几次润泽打弟弟,我都没有太在意,因为我们最近回家都比较晚,好几次他睡了,再加上他和爸爸也经常玩“打架”的游戏,可能是开心忘形不小心手重了。要教育,也要了解清楚情况。
今天正好回家早,下午弟弟来家里玩,一开始都挺好的,后来俩人骑车比赛,润泽用车撞弟弟,我说不要这样,这样是不对的。无效。接着我又说,“这样弟弟会受伤,会很痛,会哭。”
润泽好像明白了一点,俩人友好的玩了一会儿,后来突然无缘无故的给了弟弟一拳头,我说这样弟弟会受伤,很痛。然后把润泽抱回房间,单独教育。
之前看过一本儿童教育方面的书,里面有写到,教育孩子不是做样子给其他人看,应该在私底下,这样也是照顾孩子的自尊心。
弟弟跟着进了房间,单独教育失败,接着俩人又在一起玩,当时天开始黑了,润泽中午没怎么吃饭,也没睡午觉,可能有点饿有点困,因此情绪比较暴躁。
两个小朋友坐在各自的扭扭车上,突然因为一个丝瓜,润泽又对弟弟动手。当我阻止他再次向弟弟挥拳头的时候,我从他的神情中感受到“恶狠狠的愤怒”和戒备。
当时我就意识到可能不是我看到的那么简单。
我再次把润泽抱进屋,对他说“妈妈爱你,你是妈妈的宝宝,妈妈永远爱你”接着亲吻了他的额头,然后我能感觉到润泽的戒备松懈了一些,继续对他说“但是打弟弟是不对的,他会受伤,他会痛,会哭哦,妈妈爱你,希望你不要再打弟弟。”然后又吻了几下他的额头。
后来我们在厨房准备孩子们的晚饭,弟弟也饿了,拿着润泽的碗,两个小朋友跑来跑去要吃饭。润泽又打了弟弟……
这次我实在忍无可忍,抓起他的手,狠狠拍了一巴掌,然后把他抱出来,单独待着,再次沟通。
我说“妈妈爱你,但是你不可以打弟弟,弟弟会受伤,会痛,会哭,而且,妈妈会很伤心”说着,我指了指自己的心脏,看着润泽的眼睛,他也在看我,有点怯怯的。
我说“妈妈不希望你打弟弟,因为这样是不对的,你为什么要打弟弟呢?”
这时,润泽说出了一句,我怎么也没想到的话“我怕弟弟咬我。”
听到这话,我心里有些心疼,最近几个月,润泽确实被弟弟咬了好几次,后背、额头、胳膊……有几次还破皮了。虽然他还是和弟弟一起玩,经常会说“彤彤弟弟是我最好的朋友”,出去玩还会想念弟弟,念叨“我是彤彤弟弟的哥哥”……小哥儿俩见面还会经常拥抱。但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埋下了“恐惧”。
也正是因为恐惧,他才会一次又一次打弟弟,可能也是想证明自己的强大。一种自我保护。
想到这里,心痛不已。很自责自己没有处理好之前的“弟弟咬人事件”,让润泽内心受到伤害。
但心疼归心疼,“打人不对”的原则不能变。
我把润泽紧紧抱在怀里,迟疑片刻,我接着对他说“弟弟咬人是不对的,就像你打人一样,这些都是不对的,不能因为弟弟咬了你,你就打弟弟。”然后亲亲他的额头“姑姑说了弟弟,妈妈也说了,因为弟弟还小,不是很懂,如果怕弟弟咬,可以离弟弟远一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保护你好吗?”
润泽似乎听懂了一些,答应的很干脆。虽然我也知道,下次可能还会动手打弟弟。但是我想内心对“被弟弟咬”这件事的恐惧,因为说出来了,会好一些,内心不会埋下阴暗的种子。对于打人也会有转变。
终于体会了,心理学上说“愤怒的背后,其实是恐惧和无助。”
很庆幸听到润泽说出来,也为自己没有早一点注意到而自责。回头想想,润泽有好几次,露出“气哼哼,恶狠狠”的表情,当时只是“想当然”的以为是没有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往后,我会更加注重和润泽在情绪方面的沟通和引导,也会在他睡着后或者配合的时候,做一些抚触,帮他梳理身体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淤堵。
亲爱的宝贝,成长不易,无论风雨,妈妈陪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