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阶段研修小结
初冬的南京,是深情的,是脉脉的。满街的法国梧桐叶袅袅地在风里跳舞。一树一树金黄色的银杏树立在街边。在南京最美的季节里,我们来到南京。
九天,短短的九天超过了以往在家里的一年甚至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几天里,是与语文名家共舞,与语文大咖齐飞的九天。所听到的所见到的所体验到的,无不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九天的时间,我们听了十场讲座。无一例外,十场讲座的大咖清一色的男性。那么,奇怪了,女性呢?不是中小学课堂里更多的都是女教师么?平常校级县级教学活动,女性的数量也占多少?可是,为什么在语文教学顶级的殿堂里,男性偏多呢?是不是只有男性才能走得更远登得更高呢?
眼光放远一些,我们会进一步发现,高中语文名教师里,男性偏多。如,苏州的王开东,黄厚江,肖培东……男性教师 举不胜举。是不是越往高处的知识殿堂,女性越来越力不从心,而男性反而可以做到举重若轻呢?
那么,男性比女性更聪明?
以上得出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如果再往深处远处挖掘,在政治领域,男性领导人数占了绝对的优势。医学领域,科学研究领域……
那么,女性一定更笨?
绝大多数的女性无法问鼎知识领域的最高层,可能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男性绝顶聪明的人数可能超过女性。女人天天化妆,但一流的化妆师男性;女人天天炒菜,但一流的厨师是男性。
二,最大的可能性是,女性的时间和精力被孩子,家务碎片化。在最年轻精力最旺盛的岁月里,女性面临着生育,照顾孩子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疑是一个个巨大的黑洞,吸走了女性的青春,也吸走了女性学术上成就的可能性。
三,男性的思维更理性化,女性的思维更感性化。理性化思维有助于专心、安静、深入。感性化的思维,太容易“以物喜以己悲”,外物的好坏轻而易举地掳走了女性的淡定从容。
另一个发现,几个国宝级大家,普通话都不怎么标准。普通话不地道,别的学科尚且可以原谅,语文教育者貌似就说不过了。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命题:普通话不好影响一个人成为名师吗?影响,但不至于起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中学教师 ,读音,已经不再是最重要最首要的任务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启蒙,思路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