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适当的弱可能成就了孩子

文|紫罗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在手账群里,一个28岁的女孩子分享了她从上大学到毕业后七年的工作经历,顿时激起了群里伙伴的”千层浪”,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和感动。

一个在我眼里年纪轻轻的女孩,的确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或者说是让我感动。

感动,是个敏感且带有双面性的词汇,因为感动往往是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与其是说因为别人,不如说从中体会思索了一把自己的人生。

一个女孩因为梦想,偷偷选择了父母不同意的大学去上;也因为梦想,毕业后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做汉语志愿者,一呆就是三年;也因为梦想,又一次悖着父母,离开有前途的职位,只身去往非洲从事汉语志愿者,只因撒哈拉的魅力和三毛的影响。

这样的人生故事的确让人向往。其实这姑娘未必有三头六臂,如她所说,”我觉得稀松平常啊,我的同事都是这样子的”。

但她行!你,我,为什么不行?!

我想,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

首先是姑娘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而且笃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走着自己的路。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相对较弱。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尤其有出息的孩子也当的起家!

周围有太多的人,从小到大,父母安排好了一切,上那个幼儿园?那个小学?那个高中?那个大学?还没毕业,工作就托关系走后门找好了。

不用奋斗就妥善的人生,对任何人都是受用的。

但是,仔细想想,好多人不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父母”。

在从小被安排的生活中,似乎已经失去了梦想的能力和奋斗的机会。

一种轻而易举就得到的安稳生活,还有什么好多想的呢?

但推推走走中,人却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心。

“我究竟为什么出发?我想去到哪里?”

于是,听着别人的故事,自己泪目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