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兰《街灯晚餐》
词/林夕
曲/雷颂德
听这首歌会很直接地想起那(几)个,被父母嫌弃到底的前男友(们)。一个人从文景路右拐进入雪堂街的时候,打开这首歌,脚下银杏叶铺好了等我去矫情地怀念。
那个时候啊,对世界的认知大多来自小说、杂志以及新闻联播,谈恋爱的方式大概会从《那小子真帅》里学到一点吧。 爱情观很大程度上受琼瑶阿姨的影响,有过“山可移,海可枯,此情永不改”的壮志。双休放假见不到面,就在作业底下铺张草稿纸写诸如此类,厚厚的誓言。择偶标准可以是,外表、成绩、声音、篮球技术或者文笔。再或者,如果每天都会在不同地方与ta擦肩而过很多次,都会萌动春心,然后到处打听这个人的QQ号码。
然后就是某一天,有个声音在脑子里说,爱情不止这些。
从张韶涵那首《亲爱的那不是爱情》(方文山,2007),我们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可是再后来啊,我们在《街灯晚餐》(夕爷,2012)里听到,“若笑着吃苦也饿不死”。
这两句歌词中间一定藏了许许多多说烂了,也没人想听的小故事。可悲的时代里,分手的原因无异于:我觉得你不爱我了,我觉得我不爱你了;我觉得你没能力爱我了,我觉得我没能力爱你了。
本人对“觉得”、“能力”这种字眼感到绝望。
而按照大人们的标准,这个世界上能够在一起的情侣大概可以清楚地分成几类,而他们唯一接受的一种叫做“门当户对”。如果乐观地假设婚姻里都会有爱情存在,那么金星的新节目《中国式相亲》给了“门当户对”很好的诠释:颜值+学历+家境。
可惜啊,《街灯晚餐》的第一句,就把这种可能给掐了。
“你是你 个个说你长不大”
听第一句我就感到委屈。很委屈因为“长大”对我来说,是一个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目标。今天的我永远在比昨天的我多懂得一些道理。比如我昨天才懂得,性本善性本恶无法证明,习相远性也相远才比较正确。又比如我捱过错爱,五次三番,才在嘴上变成大人的样子。
可是呢,这种大人的样子,又在歌里被质疑。
“难道是为了安置未来才爱你,谁要计算过安享晚福便一起”
爱情使人盲目,虽然我盲目地爱的那些人都离我而去了,也就无从知道坚持到最后是什么样的历程和感受。只好幻想,期待。在我这里,“安置未来”应该是在看完一本电影之后有个人与我侃侃而谈,也是买完一件衣服之后那个人给我买了一只可以搭配的包。而有情饮水饱的感受就是不断透支自己成就爱情,一旦拉回现实,人便更加现实。
在这里衷心希望所有不考虑面包的爱情都坚持到底或者殉情。
里头还有一句很酷的歌词:“决不因世俗看得起你,若笑着吃苦也饿不死”
在粤语里,“看不起”是“看低”。
这句话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绝不因世俗看低你”。
排除了广东话里没有“看不起”这种表达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确定夕爷是故意这么写的。我的理解是,情人之间唱情歌,里面的每一句都是褒义。歌里所有“不幸福”的可能性都被“爱”给推翻了。只剩下“世俗”是推翻不了的。这样唱,大概对方听到之后大概会有一句苦笑:其实世俗看不起我,只有你看得起,所以我爱你啊,我知道你也爱我。
爱情的意义有两个方面,需要陪伴和繁衍后代。前几天围观了李银河老师的微博问答,有个人说,要不要奢求另一半懂你的精神世界。老师引用了尼采:比起跟活人聊天,我更愿意跟已死的友人聊天,那就是去看他们的书。幸运的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爱到对的人。 如果在你的世界里,绝对意义的“爱情”存在与否不会影响性生活质量的话,那么, 倒霉蛋们,不妨选择一样满足自己,然后知足常乐吧。
最后表达一下对歌里爱情的羡慕之情。
总结来说,那些说烂了也没人想听的小故事里,会是这样一幅画面。甜蜜如两个人深夜加班完,手挽手去食街灯晚餐。美好的是当年那些情书里的话变成了现实,变成了我愿意。难捱是爱恋人也爱家人,终要伤害一方,生命里时常怀疑幸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