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 克罗格鲁斯在《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中提到了超级备忘录模型:“长期的记忆有两个元素:可撷取性以及稳定性。可撷取性决定我们记住某件事情的难易度,这要看这些信息在我们脑海“漂浮”的地方距离意识层表面有多近。而稳定性则是有关信息深植于我们脑海的程度。有些记忆虽然稳定度很高,但是可撷取性却很低。试着回想你旧的电话号码——说不定想不起来。不过如果你看到这个号码就摆在眼前,则会立刻认出来。所以在学习过后,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温习一下:每隔1天,10天,30天和60天。“
9月初去的日本亲子游,其中日本的垃圾分类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日本垃圾分类的某些实施原理与超级备忘录模型是有相通之处的。国内现在也在进行垃圾分类,住的小区里也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上面也画了图形,可是每每要用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把手里的东西放到哪个箱子,回头想来,原因可能产生在国内与日本的垃圾箱的区别上。
日本和中国分类垃圾箱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
由于当时没有拍照片,下面这张图片(图1)从是网上下载来的(应该也是国人去日本旅游印象深刻所以拍下的照片),基本上和在日本京都站台上的垃圾箱差不多。
从上图的垃圾箱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首先,箱体前面是透明的;其次,垃圾箱每个分类上面的标识只有一种;第三,比较难区分的塑料部分有英文缩写。个人觉得,第一点与第二点需要同时存在才有意义,透明是起到直观提示备忘的作用,但是必须是只有一种类型,这样才会在瞬间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扔哪种类型的垃圾,第三点,也是最值得思量的一点。垃圾分类标识中的英文缩写不只是写在垃圾箱上(图1放大图),
也写在了日本商品的包装上,笔者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第一张图片(图2)是一盒巧克力的外包装,上面有两个标识,第一个是纸,第二个外面是循环的箭头,里面是像小鸟的翅膀。
第二张图片(图3)是在便利店里买的熟食,背面标识了内有小鸟翅膀一样的循环箭头,然后标注了pet。
第三张也是在便利店买的糖(图4)果,后面标识了ps和纸。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手里正好有在国内买的日本产的笔芯,出于好奇,我就去找它的外包装,上面也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回收标识pp(图5)。
以上图片可以说明,这些包装上的标识不是无意印上去的,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意推行的,至少,应该是从条例甚至政策的层面上的统一调控(国内的包装有循环三角内的加1,2,3,4,5,但是在垃圾箱入口处好像没有与此相同标识的对应呼应)。
常言说,好记星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就算再好的记忆力,其实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完全靠意志力的自律其实并不现实。所以,在超级备忘录模型原理中,提到,最好每隔1天,10天,30天和60天就要温习一下。而日本的垃圾分类推行深谙此模型精髓,为日本每个国民尽量营造出尽量随手分类垃圾的环境,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到垃圾的归处,处处开启备忘录便签模式,像先用印有带有飞鸟的小标识,先说明这个是可以回收的塑料,然后再进一步备忘标识属于塑料中的哪一种分类,到扔垃圾时,垃圾箱又出现了接头 暗号一样的提示,此处的分类标识提示就如同前面模型中提到的“试着回想你旧的电话号码——说不定想不起来。不过如果你看到这个号码就摆在眼前,则会立刻认出来。”那个放在你面前的电话号码,而且应该做到了至少1天1次的提醒,也便于后续回收公司工作人员的准确分类。日本从孩子小时就开始培养,等到长大以后,这种垃圾分类的超级备忘录行为模式想必已经深深印刻于身体的行为模式之中。而且,不止是文字备忘提醒,还有单独分类的透明窗口提示,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再怎么样,透明的袋子里多多少少应该已经有前面人扔过的垃圾了,照猫画虎也基本上可以做对了吧。
其实垃圾分类在日本也是推行了很多年才获得的成功,想必对整个流程中每个细节实施的考量和改进,也是经过了很多次的实践总结,才有今天的成果。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对垃圾分类环境的营造则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在其中可以看到,超级备忘录模型的痕迹是贯穿始终于整个流程的。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差异所在正是水土,而无论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的环境塑造,超级备忘录模型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与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