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说,昨天朋友圈里那个初中同学又在发去哪吃啥了,整天不是日本料理就是泰国菜的,还把价格单晒在旁边。搞不懂,有这个必要么?
我说:那没啥。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
有人说越晒啥越缺啥。其实我觉得不能这么草率的说。因为有的人感情内敛,喜欢把一些事情放在心中自我咀嚼,而有的人总是喜欢昭告天下,通过赞和评论满足自己的心理,也有一些人晒只是抒发下内心的情绪,至于点赞、评论,无关紧要。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去评论别人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要我们看到的,难道不是么?你希望去获得别人的赞美,所以你总是好说话,别人提的要求你总是积极去满足,从不拒绝,即使违背自己的心。我不否认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这样,总是想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内心总是多多少少有虚荣心在作祟。
可是慢慢的,这种心理就会发生改变,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会开始拒绝,拒绝主动打交道、拒绝与别人深交,做好自己的事情,对于别人的求救、帮忙总是闪躲;我们会喜欢和老友聊几句,而懒得去拓展新的人际关系,会觉得和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不想去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我们会开始觉得心灵鸡汤、感情杂文投射的好像都是自己,那些以前不能理解的话也慢慢的懂得接受。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谁能为我们解答一下?我们像嗷嗷待哺的小鸟,急着向母鸟获取食物,我们去看很多的文章,去问别人,去关注这个那个公众号,从那里面总是可以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找到些许的慰藉。
有的人说我希望顿顿都是海鲜大餐、有人说我希望顿顿都是麻辣盛宴、有人说我希望顿顿都是烧烤天堂,反正在外面吃大餐就很nice。在这里我就拿我自己给大家举例,以前我总是觉得外面的饭好吃,懒得吃家里的饭菜,总想着和朋友去吃个火锅、撸个串等等,总是觉得在外面吃才真爽。而上了大学后,虽然在家里讨厌吃胡萝卜,但是每次在食堂打菜看到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的打两勺。你问我为啥?我说:想我妈了!
是啊,人越长大,对家里的思念就越重。就我自己来说是这样的。越大越想家,越来越明白家人的重要,明白家人的关爱和照顾一直陪伴着自己,明白家人从来都不计较付出是否有回报,即使发了火也从不记心。而上班后,中午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散散步,走到麻辣烫店或者盖浇饭店,点上一碗,安静的吃着。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和自己一样,上班族下了班抓紧时间来吃一口,有的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有的打包带回家,有的几个好友一起聊着天吃着饭。每每看到这个的时候,总是会由衷的微笑,感恩世界,感恩我们都健康的生活着。
有人喜欢每天大鱼大肉的生活,觉得那样倍有面子,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人很可悲,如果说吃饭这么有幸福感的事,你心里想的还是和别人比较,那不是可悲是啥呢?如果你由心的喜欢吃大鱼大肉,它们带给了你满足感,那么很好,请继续这样。而我,大鱼大肉吃我也可以,但是我觉得麻辣烫、盖浇饭、凉皮、这些才是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只要让你感到幸福和满足,吃啥都一样。你心里不开心,吃鲍鱼也食之无味;你心里快乐,吃包子也回味无穷。重点在你的内心!
我总是喜欢观察,喜欢体味。不论是坐公交车,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还是去旅行,重走友人来时的路,总会在内心想很多,想想自己的日常,回顾下这段时间,也可以说是反思吧。我希望大家没事的时候,多想想,回忆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这都是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