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签名
- 1976年,Diffie和Hellman首次提出数字签名的概念
Diffie W, Hellman M E. 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76, 22(6):644-654.
- 1978年,Rivest、Shamir与Adleman提出基于大整数分解难题的签名算法
Rivest R L. A method for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s and public-key cryptosystem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78, 26(2):96-99.
- 1985年,ElGamal基于离散对数问题设计了密码及其签名体制,许多其他签名体制基于该体制衍生出来,如Schnor签名体制
Elgamal T. A Publi—Key Cryptosystem and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Discrete Logarith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1(4): 469-472[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85, 31(4):469-472.
Schnorr C P. Efficient signature generation by smart cards[J]. Journal of Cryptology, 1991, 4(3):161-174.
- 1987年,Koblitz和Miler两人分别提出椭圆曲线公钥密码体制
Koblitz N.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s[J].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1987, 48(177):203-209.
- 1992年,Vanstone基于椭圆曲线公钥密码体制首先提出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
Rivest, Ronald L, Hellman, Martin E, Anderson, John C,等. Responses to NIST's proposal[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 35(7):41-54.
多重数字签名
- 1983年,多重数字签名概念由Itakura和Nakamura首次提出
Itakura K. A public-key cryptosystem suitable for digital multisignatures[J]. Nec Research & Development, 1983, 71(71):474-480.
- Harn先后于1989年和1994年提出一种基于RSA的多重数字签名方案和一种安全的ELGamal型数字签名方案,并根据这两个方案设计了一种广播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Harn L, Kresler T. New scheme for digital multisignatures[J]. Electronics Letters, 1989, 25(15):1002-1003.
Yen S M, Laih C S. New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discrete logarithm[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2, 29(12):1120-1121.
- 1995年,提出基于Meta-ElGamal的多重签名方案
Horster P, Michels M, Petersen H. Meta-Multisignature schemes based on th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M]// Information Security — the Next Decade. Springer US, 1995.
- 1996年,设计出两种多重数字签名方案,即有序多重数字签名和广播多重数字签名,它是基于大数分解困难问题的
Wu T C, Chou S L, Wu T S. Two ID-based multisignature protocols for sequential and broadcasting architectures[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1996, 19(9–10):851-856.
- 2001年,形式化定义了多重数字签名
Micali S, Ohta K, Reyzin L. Accountable-subgroup multisignatures:extended abstract[C]// CCS. 2000:245--254.
- 2004年,提出一种基于ElGamal密码体制的结构化多重签名算法
Harn L, Lin C Y, Wu T C. Structured multisignature algorithms[J]. IEE Proceedings - Computers and Digital Techniques, 2004, 151(3):231-234.
- 1997年,祁明 、肖国镇等人在MR型签名和ELGamal型签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具有特殊次序的多重签名方案
祁明, 肖国镇. 具有特殊次序的多重签名[J]. 计算机工程, 1997(6):22-24.
- 1999年,谭凯军等人构造了一种广播多重数字签名,该方案基于美国数字签名标准DSA
谭凯军, 诸鸿文, 顾尚杰. 基于数字签名方案DSS/DSA的几种应用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9, 36(5):632-637.
- 1999年,构造了出一种基于ELGamal型的广播多重数字签名和有序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李子臣, 杨义先. ElGamal多重数字签名方案[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2):30-34.
- 2003年,张建红、韦永壮和王育民设计出基于RSA和哈希函数求乘法逆的困难性问题的两种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张键红, 王继林, 王育民. 一种多重签密模型及其应用[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1(3):462-464.
代理签名
1996年,Mambo,Usuda和Okamoto首先提出了这个代理签名的概念,它的主要意思是授权人(原始签名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行使签名权利时,可以授权给指定的代理人代替自己行使签名权利。签名者在不把自己的私钥给代理人的前提条件下,指定代理人代替自己签名
2001年,Lee等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并且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前人方案潜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比较完善的代理签名方案,并且将结果用于可移动代理和自代理签名
2002年,K.Shum等在Lee的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代理人身份的方案,它通过一个匿名中心使得代理人身份对外不可见,在必要情况下可由匿名中心揭示代理者的身份,如此一来,在应用可移动代理时,将进一步隐藏代理点可查询的轨迹,阻止对代理店进行恶意攻击
为了避免单独的代理签名者过大的权利,Kim,Zhang等人引入了(t,n)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将代理签名的权利分散给了n个人,当其中至少有t个人合作时,可以产生合法的代理签名
2005年,谷利泽等提出了具有匿名性可追踪性的代理签名方案,验证者在验证时只能确认代理签名而无法确定代理签名人的身份,如果出现争议,验证人可通过原始签名人揭示代理签名人的身份,这个方案并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
2006年,柳菊霞指出谷利泽的匿名代理签名方案的不安全性,它不能抵抗原始签名人伪造攻击和公钥替换攻击,并给出了一个改进的匿名代理签名方案
2008年,黄奕芝,王常吉提出了代理门限环签名的概念,代理门限环签名同时具有代理签名和门限环签名的优点,在存在多类投票人的电子投票系统中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