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养会在不起眼的小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在动车上,我右手边前后位有两个小孩。前座是由一对老年人带着的男孩,后座是由一对年轻夫妻带着的女孩。两个小孩的年龄差不多都在14个月左右。
两个小家伙,一直咿咿呀呀,用他们自己能懂的语言交流着。他们各自分享着内心的快乐,从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交流得非常的畅快。
在交流的间歇,他们时不时侧头对我微笑。他们两个的笑让我心花怒放。心里怯怯的想,如果自己也能再有这样一个小孩,有多好!
“妈妈……”正在沉思妄想着,小女孩哇哇的大哭起来。原来她只顾和前座的男孩逗趣,不小心被座位上伸出的挂件钩磕到了额头。只一会儿,额头上起了一个,又红又肿的小包。
“对不起!看看这孩子,怎么磕到小妹妹了?”前排老人一脸歉意得说。
“不是他的事,是她自己磕到了。没事啊,我哄哄她就行”女孩妈妈连忙柔声回应。
“哎呀宝贝儿,磕到了,对吗?来,妈妈看看。哦很疼是不是?所以你哭了。嗯妈妈知道了,你很疼。但是是你自己不小心磕的。所以,你小点儿声哭,我们在车上呢,不是在家里。小点儿声哭,妈妈知道你很疼。妈妈心里也疼,来,妈妈给你揉一揉。”女孩妈妈柔声细气的、慢慢地安慰着。
“过来宝贝儿,爸爸抱抱。爸爸看看磕哪儿了?哦磕到额头了,很疼,对不对?以后可要小心点儿啦。爸爸给你吹吹,一会儿就好了,不哭了啊,乖。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疼了。你小点儿声哭,好不好啊?声音太大了,会吵到别人的。听话宝贝。”女孩爸爸,一个一米八多的魁梧男人,哄孩子时眼里的柔情、语气里的疼爱,感觉冰都能融化!
我观察着这对小夫妻的行为,自叹不如。我习惯大嗓门说话,即使时刻提醒自己,嗨到极致,仍然原形毕露!
而这对小夫妻从入座开始,一直轻声慢语,让我总有窃听他们说话的欲望。
我教育孩子时,心里想的和外在做的往往相反。心里疼的一跳一跳的,嘴上说的可能是训斥话语。如这次,若是我的孩子磕到了,我嘴上一定说:“让你不小心!磕到了吧!以后要长记性!”
孩子不会有被理解的感觉。反之,可能觉得我不心疼他。
而这对小夫妻,安慰孩子时先告诉她,爸爸妈妈知道她很疼。爸爸妈妈也心疼,所以给她揉一揉,吹一吹!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疼爱!
而后对她提出要求“小点声哭”,并且解释提要求的原因。
即便现在的孩子小,不能全部听懂。以她的爸爸妈妈的思维教育方式,她长大后会懂。有如此爸爸妈妈,她会在爸爸疼妈妈爱中健康长大吧!
生活就是如此的慷慨大方,只要你愿意,一次遇见,也能以她人为镜,反思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遇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