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幕,你还能保持淡定吗?

一切要从周三的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说起。

1

第一幕 大声说话

周三晚上,姐姐去上声乐课。临下课了,我带着妹妹去接姐姐。

达到目的地,妹妹发现有一缸小鱼,很兴奋,大叫:“哇!小鱼!麻麻,你快来看!”

培训机构很安静,妹妹这么一叫,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赶紧压低声音回应她:“哇!我看到了,好多小鱼!”然后告诉她:“嘘~这里是上课的地方,哥哥姐姐在教室里面上课,我们说话小声点,不然会吵到他们,好吗?”  ”好的。“妹妹学着我压低声音说话。

2

第二幕 亲密接触公共物品

看完金鱼,我们来到了等候区域。那里有一个沙发,沙发上没有人坐着。

妹妹直接脱掉鞋子,盘腿坐在沙发上,发出惊叹:“哇,好舒服啊~”然后开始“研究”起了沙发,摸一摸沙发布,抱一抱靠枕。最后她躺在了沙发上,“演技”大爆发:闭眼+装睡+发出打呼噜声。

我假装不知道她是假睡,走过去,推一推她:宝贝,你睡着了吗?哎呦,睡着了,还打呼噜啊~别睡啊,这里不是家里啊~” 妹妹见我“上当受骗”,咯吱一声,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又是一串笑声。

3

第三幕 地上打滚

到了下课时间,声乐老师和姐姐一起走出教室。我向妹妹介绍姐姐的声乐老师,妹妹兴冲冲地光脚从沙发上下来,脚下一滑,屁股着地,整个人都滑到在地上。

她愣了一下,然后,在老师、姐姐和我跟前,径直躺在地板上翻滚起来。她是开心地在做这个事情的,兴奋+好玩。

“宝北,见到老师和姐姐你很开心是吗?你开心得忍不住翻滚起来是吗?你很开心的华,可以站起来和老师挥挥手,说Hi,可以抱抱姐姐。躺在地板上会弄脏你漂亮的衣服,这样的衣服不好洗干净,而且,会有细菌爬到你的衣服上,细菌有可能让你生病的。”

我拉起她的手,她很配合地起来,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

4

我竟然是淡定的!

真是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以上三幕,我竟然都是淡定处之的。果然二胎妈妈,内心都更强大了吗?还是已经麻木了

其实,最大的原因是我用了一个技巧。这个技巧是从《打造儿童超级大脑》(大J著)学来的。

5

接纳情绪

书上说到,所谓接纳情绪,要做到两点。

一是说“不”之前,先说“你……”或 “我……”。

假设场景:孩子搭积木,尝试几次都没办法把积木叠高,最后生气地把积木推到在地。

错误的做法:“不可以这样、不能扔玩具、不可以发脾气……”

正确的做法:

● “你搭不好积木很生气。”——描述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

● “是啊,积木怎么都搭不高,我也觉得好难好沮丧啊!”——共情孩子,让孩子知道,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是怎样的。

● “我也希望积木可以搭很高,嗯……这么高,不对,这么高,这么这么高!”——剔除一点希望,帮助孩子把内心想要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表达出来。

二是区分情绪和行为。

● “你还在为搭不好积木而生气,你在扔玩具。”——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 “扔玩具是不可以的,但你可以到妈妈怀里消消气。”或者“玩具不能用来扔,如果你觉得太生气了,可以和妈妈一起跺跺脚/画画。”——把情绪和行为做了区分。

6

总结

一句话总结,接纳情绪=全然接纳孩子的情绪+限制孩子的坏行为。

其实,我并不总是能把这个技巧用起来。针对妹妹,我用得比较得心应手,而针对姐姐,我就经常失去耐心。我不仅没有全然接纳姐姐的情绪,还会一再指责她,发泄我自己的个人情绪,说来真的很惭愧。。。我也还在努力中。。。

我觉得,这个技巧,不仅能用在育儿中,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用起来。比如隔代育儿有分歧时,与同事工作上有冲突时,都可以先试着描述对方的情绪并给予共情,然后再提出我们的看法与要求,这样做下来,沟通会更容易与顺畅。

最后,我想说,实践出真知,学习过的育儿知识,要真的用起来。用过之后就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叶宁远爱许诺阅读 209评论 0 0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未知未觉的事情,此刻若有一份悄悄的提醒既温暖又可以帮到对方。其实,有时候一个提醒...
    小朵儿的花阅读 920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