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华德福教育大约在2004年,并没有深入系统学习过,会有选择性的去参加一些我喜欢的课程,这次参加莱雅琴的初级班学习,是因为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想更多地了解华德福的音乐教育,听说华德福的音乐教育很多会用到“莱雅琴”和“竖笛”;同时也是因为自己对授课导师的敏感(我对自己选择导师在这方面的敏感度很有自信),果然,这次带领学习的导师吕书鹏虽是个89年的小伙子,用他的话来讲“走心”的感受音乐,正是我喜欢的,同时他把莱雅琴与优律诗美结合起来有了自己的内容(优律诗美与华德福教育都源自人智学),在复杂的专业内容中抽简单却有核心的部分与我们分享,如:觉察琴声的“收”与“送”带来的感觉,从而感知如何选择合适的拔弦动作;通过体验声音与动作的结合,更好的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音乐,“走心”……
期间有伙伴问:奥尔夫音乐好不好?我在2002年系统学习过幼儿奥尔音乐教育,一直以来特别地喜欢卡尔.奥尔夫,就像喜欢玛丽娅.蒙特梭利女士,因为他们对人类社会教育的影响,更因为他们很深入和客观地发现和研究孩子的发展特点,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更重要地是卡尔.奥尔夫说的三句话“音乐在儿童身上找上了原本属于他的地方”“音乐与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才能产生它的意义”、“音乐是抒情发心灵的手段”,他找到了音乐与儿童整合的根本点,我在婴幼儿的音乐教学和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指导中,总是抓住这根本点,就发现一切变得很是自然和简单。这种体验和感受在践行蒙特梭利教育中也是很自然和真实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大家分享,课程一结束,我便忍不住想分享个人对奥尔夫音乐的感知,也许不全面,或许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现在大多幼儿园和早教中心了解了奥尔夫音乐,也很喜欢,而我在02年学习这种音乐教育体系时,也是喜欢得很,但没有把自己中心的音乐教育体系叫“奥尔夫音乐”,因为在学习中我发现,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理念,并不是都用卡尔.奥尔夫的音乐,而是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来选择合适音乐和合适的方式与孩子分享音乐; 卡尔.奥尔夫虽然发现了音乐与孩子结合的秘密,但并没有他自己设计或准备的专门给孩子的音乐教育内容;同时,有个情结就是:不想只用泊来品,只是觉得学习是要为了更好的自我创造,要有自己的内容,同时当然也可以有自己创造的名字;当然,因为卡尔.奥尔夫发现了音乐与孩子之间的秘密,这个秘密也有很多的如柯达伊、高更等音乐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呈现过,异曲同工,我们要给到孩子的音乐内容,和与孩子分享的音乐活动形式符合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奇妙的自然现象……
首先要讲的是卡尔夫.奥尔夫提出的“音乐元素”的概念,音乐元素是组成音乐的基本单位,他引导我们感受音乐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而孩子们是捕捉这些元素的高手,他们会循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表现一首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音质、情绪、音长、音速、音高、乐器、动作等等,大家会观察到刚出生1个多月的BB停下吮吸奶去听旁边的碗筷间碰撞发出的叮叮声,小BB阶段对各种音质的感受敏锐而丰富,如果这时我们有意地为孩子准备纯粹的原音环境,也就是在安静的环境里准备单一的原声给孩子聆听,可以很好的满足孩子对声音的感知需要,丰富孩子对音质的感知内容,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建构良好的聆听习惯和专注力。
当然在BB成长过程中,对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敏感的,也就对应着令我们觉察到:为孩子准备的音乐内容是“元素性音乐”,也就是某些元素特别突出的音乐,如较熟悉的《握手舞》,就能非常明显的感知到音长变化,对音长元素的丰富变化的音乐,又可以让孩子通过动作或设计的情境来表现,如音长变化的部分用苍蝇飞的动作来表现,或者用扯毛线,扯得长短变化的动作来表现,当然最初是握住手的时间长短来表现,等等……
所以我们了解到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中讲到“音乐必须与舞蹈、动作、语言想结合才能产生它的意义”与孩子的生长特点是非常吻合的,比如,孩子一出生就在迅速成长中感受、体验和发现,通过模仿,再反复练习建构自己的走路和说话能力的,而这些都是在孩子内在的成长需要动力下去完成的,自然而又有力量,语言与动作能力发展是孩子的天生需要,而与音乐的结合,除了可以支持满足孩子动作、语言发展的需要,还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孩子对真、美、善的体验、情绪的觉察与控制等等。
“音乐与动作、语言的结合”在这次莱雅琴学习中也自然地感受与体验了,如Hidi老师的呤唱引导大家觉察声音发出时身体对应各部位的感觉,手势伴着优美的吟诵表现花精灵、太阳、风生命的灵动,吕老师带着大家歌唱结合简单脚与手的动作变化,把莱雅琴的弹奏基本动作的练习与五人分组走五角形、一对一对边走8字形、声音与动作接龙等等,与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是一致的。
卡尔.奥尔夫提出给孩子与音乐结合的语言、动作内容也是元素性的,如简单的走、跑、跳、手势等,还有队形的变化,与华德福的优律诗美在理念上是通的,同时因为人智学讲到“慢”与孩子内在成长节奏的配合,更讲究细腻的内在生命感受力,这点我认同,同时,我也觉得“快”不是不好,只是需要适度地给孩子,以孩子的反应来评估,孩子的神经本是兴奋大过抑制,他是很容易兴奋的,那兴奋不是不需要,是需要适度。
卡尔.奥尔夫发现打击乐非常适合孩子,他把打击乐分两大类: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和有固定音高打击乐。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指不可以敲奏出旋律的打击乐,如鼓类(如手鼓、堂鼓、非洲鼓、定音鼓等)、木质类(木鱼、梆子、节奏棒等)、金属类(碰铃、三角铁、风铃等)、散响类(沙锤、手摇铃等);有固定音乐的打击乐,也是用敲奏的方式来演奏的乐器,也可以演奏出旋律来,如木琴、铝片琴、扬琴、编钟、钢片琴,木琴是卡尔.奥尔夫与朋友一同设计创造的,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
卡尔.奥尔夫发现对于孩子来讲,打击乐器可以满足孩子敲敲打打发展动作的需要,同时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量过程中,学习控制力量、速度来表现节奏与力量等,孩子正因为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不够,所以特别需要这种容易掌握,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依循内在的生命发展力量来体验、练习与发展;而莱雅琴的演奏方式是拨动琴弦,声音从容优雅,我觉得这两者结合起来,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内容来讲就完整了。
尤其是五弦莱雅琴,演奏简单,而五声音阶也是卡尔.奥尔夫提出的元素性音阶,是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古代时候的音乐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五声音阶的,那时可视为为人类的儿童期的音乐内容,由此来看我们在儿童的音乐旋律的创造方面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创造五声音乐是孩子所喜欢和合适的。
在中午的音乐疗愈中,老师用到了莱雅琴和铝片琴,莱雅琴催眠,铝片琴唤醒,在生命中我们需要催眠,也需要唤醒,只是需要依着生命原本的自然状态去选择何时接受催眠,接受什么样的催眠,何时需要唤醒,怎样被唤醒,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看成是催眠与唤醒他的过程,自然我们先要好好的了解、发现孩子原本的自然的、真实的发展规律,与当下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智慧地去支持孩子……
写了这些,感谢每次分享的滋养,同时发现了无限更好的可能。
(另,能接纳莱雅琴与打击乐器的共存吗,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吗?或许站更高处,或许完全不设框时,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2018年4月 AJ
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