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省流摘要:
1 本片作者评分 7分 很推荐
2 本片讽刺了很多社会和职场现象
3 大鹏正在逐渐定义独属于自己的喜剧

我记得我之前还夸了大鹏来着,这一次果然又没有让人失望。
亲王爆款小说《长安的荔枝》最近很火,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一下子就把这篇自唐朝以来就耳熟能详的故事又一次推到了世人面前。
而这一次展现的形态,不再是以前的宏大叙事,或者帝王将相,而是由李善德这一个小人物来谱写的牛马视角。
当然,虽是牛马,但展现的价值观却不小。
整部电影(小说)讽刺了很多社会上令人痛斥的卑劣现象,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讽刺的百科全书。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以及人性的卑劣性,都被这部电影统统囊括进去。
可以说,讽刺意味真的是很强了。
而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大鹏制作团队对于电影理解的深刻。知道要如何拍才能刺激观众,也知道要如何立意才能让电影立得住脚,包括最后引领大家的高潮该如何表达。当然,更是逐渐摸索出了“大鹏式”苦涩辛辣的喜剧电影风格。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整部电影我愿意打7分,很不错的电影,也是很不错的分数。就我目前观影体验而言,《长安的荔枝》可以排在第二,第一绝对是《南京照相馆》。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长安的荔枝》的观影选择。因为他的风格是偏诙谐喜剧的,所以还是非常合适的周末合家欢电影,也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观影。
那么下面我就分门别类说一说《长安的荔枝》中我觉得有意思的点。

讽刺百科全书,《长安的荔枝》到底讽刺了哪些社会现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个我把它放首位,也是整个故事的大世界观底层。我们这个世界,很多世人的喜好,都是自上而下的。上层追逐什么,下面则跟风什么。尤其是社会中某些领导的个人喜好,更是会造成下面溜须拍马人的嗅觉基础。《人民的名义》中,原汉东省委书记喜欢打网球,因此省委大院中就有一个网球场。而新来的沙瑞金喜欢打篮球,则没出一周,网球场就变成了篮球场。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有些好的风气可以往下传,但有的时候,领导的私人小癖好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些事的运转规则。值得玩味。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我想这句话是每个职场人心目中的痛。有的时候自己加班到半夜,而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多么有意义,可能只是领导口中的一句话。甚至这句话都是无心之失。而跑断腿的下属,除了得到一句“辛苦了”,似乎啥也得不到。当然,能为一句“辛苦了”开心半天的,也是当代牛马的独属技能了。
职场上吃亏的似乎都是老实人:这个话题最近也总是被大家提起,好像在职场上,“情商”不够,只会埋头苦干的人往往是最吃亏的。干最多的事,拿最少的钱,背最多的锅,吃最多的苦。这似乎成了一个职场或社会上的难解的题。当然,这里面的事和要讨论的点本身并不简单,这里不展开。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职场上,人们一边吐槽螺丝钉,一边也高筑自己的隔离墙。很多事,只要边界不在我这一边,哪怕对方急死,哪怕我只是动动手指,但是事不关己绝对高高挂起。这一点从李善德第一次去岭南碰一鼻子灰也有体现。
对上都是笑脸,对下都是屁股:这部戏被人戏称为《重生之我在长安当牛马》也确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常职场的现象。例如李善德一开始受尽冷落,但后来得到杨国忠的支持后,立刻高人一等,各种溜须拍马接踵而来,其中包括很多之前猛踩他的人。所以啊,人们老说,职场就是猴子爬树,对上都是笑脸,对下都是屁股。
人浮于事,虚与委蛇:在职场混,很多人真的就是混。不干实事,利用各种规章,流程,制度去卡人,去推诿,去狡辩,去甩锅。真正干事者寥寥,人浮于事者众众。
踢皮球,相互甩:这个和上一节有点相同,但更体现一个“踢”字。确实李善德在辛苦实验完成后,跑回来求资源那一段是很多职场人的感悟。办个事累啊!很多将人心磨灭的,不是事情本身的苦,而是和别人的扯皮上。
一道令牌,抵过所有制度:在职场,或是社会上办事,制度永远都是框住底层人的,而真正推动事情的,往往是上面人的一句话,或一道签字。这部戏通过李善德得到杨国忠令牌之后的前后对比,能体现出来这种狐假虎威式的权势,也反映了人的权力凌驾于制度权力之上的问题。
能干事,不等于会干事:在片中的李善德是能干事的,但他上不去。那是因为李善德他能干事但并不等于会干事。他不会来事。说白了就是造功绩,造业绩。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份功绩要算在上面人的头上。所以在杜少陵(杜甫)点破这道机关前,李善德处处碰壁。而点破后,则如鱼得水。
干不掉问题,就干掉提问题的人:这个剧中也有体现,有些事解决不了,那么想压下来,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吹哨人这个位置,往往是很危险的。他既是英雄,又面临独自面对既得利益者的困局。所以,解决不了温度,就解决温度计在社会上也常有发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点呢,在李善德在做出成绩之后体现得比较明显。在职场上,不被嫉妒是庸才。有本事做事的人,往往也有不少人会背后使绊。其目的可能是不想你出彩,也可能是不想显得他无能或未尽责。
层层加码,不堪重负:这个在剧中有比较深刻的体现,当上面人确认要荔枝了,本来要10颗,放大到下面就变成了100颗,1000颗,10000颗,以至于几十年的荔枝园全部伐光。这个在社会上也有体现,有时候实在让人无奈。
真正的敌人,往往是背后捅刀子的队友:在职场中,很多事都让人感慨,背后使坏,不想你好的人往往才是最大的困难。在李善德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要跑到长安之时,来自鱼朝恩的黑刀却差点致他们于死地。这样的黑刀,确实让人感叹。
好了,剧中所要说的社会现象,或职场现象还远远不止于此,我自己要罗列,还是能罗列很多。不过在这里也不说太多了。
《长安的荔枝》这部戏,还是拍得很全面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有讽刺到。我可以说,这部戏算是一部讽刺的百科全书。

大鹏式喜剧,苦中带甜,小中见大
在《年会》后,我感觉大鹏的喜剧风格在定型。当然,这里的定型不是贬义词,是褒义词。
起码在这个阶段是褒义词。
他很善于用一个错位的小人物,用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正义理想,去挑战社会上一些陈腐的旧则。而其喜剧也是克制的,并不是张扬的。偏冷,偏讽刺,偏黑色幽默,最后的结果也是感人的,总有一种力竭后的无奈,和让人深刻的反思。
这种风格很独特,且味道正在渐渐聚拢,渐渐清晰。
我之前的影评就说过,中国喜剧之王的宝座,从许冠文到周星驰,再到沈腾,现在可能就会交到大鹏手上。
而每一个引领一时的喜剧之王,都必定有独属自己的风格。
大鹏,则是在定义属于自己的风格。

一骑红尘妃子笑,如鬼的李善德与那木棉花
木棉花这个设定还是很不错的。
都是给心爱之人带礼物,李隆基是荔枝,李善德是木棉花。
区别在于一个劳民伤财,一个铭记于心。
在最后,已经被一路护送荔枝逼成恶鬼的李善德,在奔入长安城之后木棉花从背包散出。
这个场景,既是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具象表现,也同样是两个男人爱的表达。
毕竟能让心爱之人一笑,是否是贵妃,对于李隆基还是李善德,都是一样的。

贵妃没有吃荔枝的表达
这个就是我主观的阅读理解了,如果你觉得不对那就是你对。
在电影的最后,可以看到历经千辛万苦的荔枝,杨贵妃却是没有吃的。
我觉得这个镜头很好,也很有深意。
它有几层寓意,一是:荔枝,到底是贵妃要还是圣人要,这很难说清楚。
整个故事都围绕着贵妃爱吃荔枝所以要从岭南运送来构架,但贵妃真的要吃荔枝吗?看来未必。可能只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个西格玛男子自己的一厢情愿。所以贵妃爱不爱不重要,圣人觉得贵妃爱才重要。而圣人爱的又是贵妃吗?可能圣人只是爱自己所爱罢了。
其次,不要把亡国灭族的锅扣在一个女人身上。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把盛唐沦落的罪过扣在杨玉环头上。好像只要没有这个女人,盛唐永远是盛唐。殊不知,即使没有杨玉环,还有李玉环,陈玉环。或者,即使没有女性,盛唐该衰落也依然会衰落。因为真正的根基腐朽了。无论是李隆基,还是盛唐时期的帝国,都在纸醉金迷中腐朽了。
而这一幕不吃,也是为杨贵妃平了反,请不要再把罪过扣在女人身上。
好了,其他的我不多说了。
每次都有人吐槽我影评写得太多,看着累。
我也省一些字数。
《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我认为是很不错的,也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去看。
真的算是一部好作品。
以上,则是我对《长安的荔枝》所有的影评。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