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职业生涯被退稿最严重的时候,经常收到编辑这样的提示——情节薄弱。
我就在想,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情节薄弱应该是没什么情节、太过于平淡的意思?
于是,我就开始洒狗血一般地铺陈情节,尽量写得曲折离奇,结果得到的回复依然是“情节薄弱”。
当时怎么都无法明白,情节薄弱到底是什么东西?曾经一度因此而意志消沉。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只要是写作的新手,你一定会面对过,或者即将面对这个问题,是绝对避不开的。
今天林深就来跟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
1
情节薄弱很大程度上不是在说不够跌宕起伏,而是你制造情节的能力太弱。
当我们在衡量一个故事是不是好看的时候,有一个硬性标准,就是要让读者有情绪波动,有回味。
这个环节只能靠情节取胜。
而当我们制造一个情节的时候,新手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无法挖掘人物之间内在矛盾,靠外在力量设置情节。
举个例子。
本来男女主角之间的人物矛盾是足够多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来制造接下来的情节。
这样走的情节足够细腻、自然。
但是你却选择车祸、癌症、坠机、雪崩、失忆等这些意外事件,来制造情节。让本来没有矛盾的主角迅速就有矛盾。
但是这个捷径走的并不高明。新手驾驭,尤为致命。
读者看了,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他们不舒服在哪儿?他们会质疑你的主角是不是有问题。
当主角双方本身没有矛盾,硬要通过意外来制造矛盾的时候,情节会显得僵硬,内核也会崩塌。
因此,情节的设置一定要以人为本。
2
那么,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如何改掉这个毛病呢?
1,要把人物写活。
足够鲜活的人物,会让你在写的时候,更能感知到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差异,可以更好地设置“自然不做作”的情节。
比如,原生家庭天差地别,导致他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性格差异,思想差异,认知差异,或者精神追求不同,都会自然而然产生矛盾。
很多时候,不知如何设置情节、情节僵硬尴尬,是因为对人物的把握太浅了。
如果你的人物是活的,那人物与人物之间必定会发生碰撞,自然而然可以带动情节。
可如果你的人物是死的,就只能依靠外力将死的人物拖着往前走。
2,要把内核分层次。
内核一般是一个大的主题,可能是珍惜,可能是理解,。当然,也可以是友情,亲情,世情。
但一个好的内核,必须构建在精彩的情节、人物的互动、情感的流通基础上。
如果情节崩塌,却硬要“跟读者说道理”,好好的故事就会活生生变成鸡汤。
你想表达的东西,只能通过主角之手来表达,适当增添金句,对读者进行引导。
3
有了这两点认知,我们想要进步就有了方向。
作为写作者,积累素材和解构作品是我们的日常,这也是最实际、也最考验耐心的进步方式。
已知,我们的问题是“情节薄弱”,那我们在浏览“情节设置能力强”的文章时,需要做哪些学习记录呢?
1,记录故事人物是通过哪些细节给你印象的?
圈出并研究那些,让你对主角产生人设印象的细节,都是哪方面的。
是神态、动作,还是心理活动?
2,记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矛盾是通过怎样的事情爆发的?
导火索是一个技术活儿,有可能会小题大做,也有可能过于严重,导致情节的走向太飘。
这里面还需要注意一下,在矛盾爆发之前,作者还埋了哪些伏笔,可以让爆发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3,记录故事的内核或者主题是什么?
身为写作者,在写一个作品的事情,不能只是讲了一个情情爱爱的故事,它至少要有所揭示,有所表达,有寓意,有思考。
这也就是最后能让读者回味文章,引发一些思考的源头。
4,留意主题或内核的进度条
作者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每一段中分别都有多少这个主题的痕迹或者铺垫?
新手作者对于这个量要掌握好,因为道理写多了都令人不耐烦。
争取不要在一段里堆砌太多,而是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分散在每段当中。
5,记录这个故事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最动人的一个部分。
这个可以帮助你在写自己文章的时候,可以有一些精心的小设计,或笑点,或泪点,或萌点,让读者记住这个故事。
你最为作者身份时,更多是主观上揣测和猜疑,实际上你并不确定这样设置会不会撩拨到读者。
但你作为读者在看的时候,感受是第一手的,是客观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根神经作者被打动了,更利于设置情节时对读者情绪的把握。
4
我至今依然保持着看故事时解构它的习惯,久而久之,能够做到一边欣赏情节,一边学到东西。
我以前讲过,写作的成本很低,不需要大把地资金投入,一个电脑或者一支手机足够了。
可是,要想有收益,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需要你将之作为自己的事业,拿出认真的态度,花足够多的心思在上面。
希望大家每天花一点时间来看几个故事,围绕上述的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简单写几句评语,总结一下哪里适合你学,哪里不适合你学。
作为读者的自己和作为作者的自己,要有一个深入的讨论。
毕竟你想给你的读者一个怎样的印象,你自己最清楚。
我们毕竟不是U盘,什么都存,要找到适合你风格的内容来学,不能一味觉得别人“好”,就不停地变换自己的风格。
我是林深,陪你写作,陪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