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的角落,众人围着一位手艺编织者,深深被他的手艺绝活吸引住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舞银蛇”,灵巧的双手娴熟地穿梭于轻薄细小的竹篾里,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蜻蜓就“飞”在大家面前。
他,五十岁左右,戴着竹编的龙凤帽子特别让人注目。“日”字脸的他皮肤腊蜡黄,可能日晒雨淋的缘故吧。他的眼角虽有皱纹,但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一股清流与豁达。年轻时的他绝对是标致的帅哥。他把编织好的作品——鸟儿、蝴蝶、蚂蚱、鲜花、花树等一一摆在地上。他手里时而拽着一根大针穿引着尖尖的竹篾见缝插针,时而牵着竹片左右逢源,绕来绕去,编织动作轻巧、熟练,当你还没有猜出他究竟要编什么玩意儿的时候,眨眼工夫,作品的模样就出来了,再过一会儿,活灵活现的作品呈现在眼前,让你爱慕不已,惊叹高手在民间。
地摊上一根根长短不一的竹篾,经过他粗糙的手顷刻的平庸变成奇巧。他改变了竹篾存在的价值,赋予竹篾灵动的生命,诠释竹子精彩的世界,同时绽放自己的光芒。
作为围观的好奇者路人和他进行交谈。路人通过与他一番交流,揭开流浪大师的真面目。眼前衣着朴素的中年大叔为人处世的三观演绎着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他那豁达的胸怀,那慈悲心肠,那大爱付出,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摆摊大师高超的手艺不仅创造竹子灵魂出窍,还救济了一批弱势群体的生活,成就传奇人生的故事。大师其实是长年的流浪汉,一部破自行车伴着他孤身流浪天涯海角,炉火纯青的手艺就是他流浪的衣食“父母”。他之所以流浪,之所以在街头编织手工艺,是因为赚的钱来帮助流浪汉们。如果他在家乡养老,完全不用抛头露面赚钱。眼前的大师可能经历鲜为人知的坎坷人生,使他得了间歇性精神病。他笑着说自己吃东西多了就编不出来,吃少了病就会发作。他告诉路人自己原本生活衣食无忧,才华横溢的他遭人嫉妒(没具体说),致使自己患有精神病,还从包里拿出精神病证书。他说在自己精神病发作时,家里的两扇防盗门被劫匪切割开,一夜之间家里所有财物被偷得光光的。当被问到:“当时家被洗劫一空,你没有报警吗?”他只是笑呵呵地说:“我心态好,一切没了就没了,人在就好。再说自己不用买车不用买房,也不娶老婆,一个人用不了多少钱。”是的,人活得简单就是最大的快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靠这手艺流浪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扶助弱势群体的就是生活的幸福。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关爱着流浪汉们的生活。无论他流浪到哪儿就靠这手艺赚钱默默地支助哪儿的流浪汉群体。如今春节前夕,他为了给流浪汉们在春节有肉有饭吃,所以又在街头现编现卖手工艺品。他把赚来的钱买肉买米做好吃的,分别给流浪汉们。前段时间天气严寒,他买了棉被和厚衣服送给流浪们。他看透了人间凡尘俗世,没有贪欲的杂念。他说自己不是天天摆摊,也不是固定在某个城市某地方卖手工艺。他喜欢骑着一辆自行车全国各地游,走到哪儿就扶助哪儿的流浪汉。
当围观者都称赞他的手艺非凡时,他便自信地拿出手机展示他以前编织的作品给大家看看:五彩龙,仙鹤、玄武、龙凤帽子及五、六米长的龙……他出类拔萃的竹编手艺,早就得到很多人的赏识,甚至有人高新聘请他当师傅带学徒,可淡泊名利的他婉转拒绝,只乐意上公益课。他常常应邀某些教育机构或公立学校教孩子学习编织手工课程。当有人问他:“大师,收不收学徒?”他淡淡地回答:“学这个干吗呢?不收!如果你没有饭吃,我可以免费教你。”听了他的话,感觉他很清高。其实这是人生的高度,活得如此通透,不是一般人能到达这境界。
大师的修行非出家, 福人开德花 皮囊暂借用 灵魂披袈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默默无闻的竹编大师佛系言行践行千古名句的涵义,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
虽然祖国人民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后辈们得要把竹编手工艺传承并发扬光大。竹编手艺正是我国非物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