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司马光家族137—138节读书笔记
诚实品质来自哪里?司马光真正留名千古的是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她的刚正不阿都体现在他日后的处事当中,司马光的正气诚实的特质从何而来呢?和姐姐剥青核桃的故事,爸爸见司马光在撒谎就严加训斥的说,小子何得漫语,这个故事给司马官留下非常深深的印记,他不是假话了,刘世安问司马光做人重要的事什么他回答一个字“诚”刘世安又问诚从何来?司马光说从不说假话开始,这就是司马光诚实正气特质的前因了,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不良的教育也是因为种了前因才生出来的后果,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越小,教导了付出的代价就越小了,越早引领孩子的特质养成就会变得越容易的,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事尽孝不能等,第二件教育也不能等,一个关上一代,一个关下一代,我们在中间人越到中年的时候,上面靠不了,下面又需要你来靠,如果我们不变得成熟一点,一切皆变得更加的困难,父母有心有肺,才不至于孩子将来顶心顶肺。
成材的两个关键是什么?见识加知识,第一点,没有一个名人的成功背后是没有优秀和用心的父母的,第二点,没有任何一位是光读书的见识+知识=成才,古时候的孩子一般都很有见识,基本上都要经历研学与交友的阶段,专交良师益友,纵观国外的教育,同样非常注重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一般周末作业不是很多,要完成这些作用需要体验和思考的,只要一放假就是社交时间,这点古代教育和国外教育是比较一致的,这也符合我在人人都是教育家里讲的三觉与境教的原理。司马光有位杰出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进士,父亲除了身教和境教之外还透过境教来影响司马光,让司马光的见识与社会阅历大大超过了同龄人,而且与同事或进士聊工作或者天下事的时候,一般让司马光参与,让司马光从小就耳濡目染,在司马光一生的好友中更是父亲当年的好朋友,后来也变成司马光的好朋友,张存把女儿许配了司马光,司马光年少老成砸缸的故事是出现并非偶然司马光20岁就高中进士,学识与见识过人,《资治通鉴》的编写出版要感谢,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一位杰出和用心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