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不停从你生命中走过,你以为他(她)会是你亲密无间的挚友,可他(她)却偏像一阵风般,拂过,没有痕迹,只是曾经微微掀起你耳边的发,然后留下一片封存在八音盒中的回忆。
1
我是这样一个女孩,在人群中和大家交谈都很愉快,但真正的朋友却屈指可数。
不像有的人那样,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像有的人,过分将寡淡孤独当做一种享受。我可能只是一个有点朋友洁癖的人,需要很久的相处才会把一个人放到朋友的位置,而对于那些可以一起吃饭聊天的人,我会用同学或同事在语言上区分,不愿意有一点混淆。
之所以会这样做,大概是因为从我记事开始,就把朋友作为一个很神圣的定义践行着。
老人们都说,三岁看老。这话在我看来有些对,但也不全对。儿时的经历确实会影响成长,却并不能断定人生。而我会提到这个,就是因为我对朋友的定义,与我儿时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2
我小时候因为家教过严,导致性格有一点孤僻,我不太懂得和人相处,由此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我一起玩。
在此说一句题外话,孩子的性格是从和外界的交往中养成的,如果家长保护监管过度,孩子就很容易脱离社会,这无疑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便是这样,很难融入群体,但看到别人一起玩很开心又特别羡慕,因此就造成了这样的性格,谁对我稍微好一点我就会掏心掏肺,把这个人当做亲密的朋友。
例如,当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有一个孩子朝我伸手,问我要不要一起,我就会特别感激,觉得这个孩子好善良,然后完全不设防地和他(她)相处。
尤其当别人跟我说了一件对其他人来说不算什么的小事,却在最后加了一句“我当你是朋友才说的”,我就会立刻敞开心扉把他(她)当成朋友。
那时候,我从未想过什么利益这般的事情,也并不知道原来人和人的相处还会有“别有用心”这种词语的存在,直到我被我所谓的“朋友”伤了心,我才懂得,不是所有靠近你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朋友。
3
在小的时候,我曾被很多孩子孤立,因为我性格的原因,我不会对他人解释,虽然孤独但也渐渐能习惯这样的生活。直到有个女孩邀请我一起玩的时候,我简直把她当成了发光的天使,由此也愉快地在群体里融入了很久的时间,直到我再次被孤立,我几乎觉得世界崩塌了,因为拥有后的失去要比从未拥有过更加痛苦,我百思不得其解,却终于在某一天撞见了她在班级里取笑我的场面,我哭着回家连学都不想再上。父母好说歹说,我总算去上了学,却总觉得有人在指指点点地笑话我,我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游离羞愧的状态,根本不敢正眼看别人,更不敢看那个女孩。
有一点要跟大家声明,现在的我绝对是阳光向上,活泼开朗的女汉子一枚,完全没有半点过去怯懦孤僻的样子。
很多人想不通我是怎么变化的,也有人不相信我曾经有那样的一面,但我必须说,我过去的性格是真实存在的,我虽然改变了,但这些性格无论什么样都是我,我也都爱,因为一个女孩要好好地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懂得接受自己,爱自己。
好了,话题回来,之前我那样阴郁的状态持续了很久,为什么会改变?
因为我敬爱的母上大人当时实在担心得不行,就想办法找老师引导着跟我聊了一番,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老师就问了我一句话,“你觉得你自己做错什么了吗?”
很多人不会理解,这句话能说明什么?
我要说的是,确实,它对我影响很大。
我的心理很敏感,周围的人稍微有点变化我都会很容易察觉,所以大多时候发生问题,我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去为难自己,责备自己。但是,老师的这句话让我从牛角尖里一下子钻了出来。
4
你觉得你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我真的做错了什么吗?
我不知道。
我辗转反侧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那个女孩会先和我做朋友,然后突然又不愿意了?
原来,未必是我做错了什么,而恰恰是她,可能一开始就没想和我做朋友,所以她的亲近和疏离看起来都是那么平常的事,却唯独我较真,把它放进了心里。
所以,如果犯错的人不是我,那么我无论怎么纠正,都无法改变结局。
5
从这样一个事件走出来后,我开始变得谨慎,并且更加敏感,我明白了不是所有接近我的人,都是为了和我做朋友,他们可能只是想找我帮个忙,所以对我示好,可能只是想打发下无聊的时间,所以找到我聊天解闷。
而我过早的敞开心扉,其实也并不是单纯地想要朋友,也不是天真无邪地无辜受伤,只是因为,我在黑暗中孤独了太久,所以看到一点光明,都迫不及待想要抓住。
因此,我在之后的之后也懂得了,那些利用过我从我生命中走过的人,我不该怨恨,因为对我好的人本不是理所应当,我应该感激才对,哪怕他(她)别有心思。
而我会把朋友的位置划分得很分明,就是为了告诉自己,有的人对你好三分,你须得回报三分就够了,但有的人对你哪怕好一分,也值得你十分去回报,因为他们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做什么,他们也会包容我不抛弃我,真正的朋友,是用陪伴作为长情告白的。
至于其他那些带着心思来接近你的人,终归是不适合做朋友的,但如果你甘愿对他们敞开心扉,那么受伤的苦果你也该一个人吞下,别无怨言。
因为朋友,是你自己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