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以山水画最为上乘,其表现空间艺术性最为突出。
无论是“山从人面起,还是“咫尺千里远”,都要强调空间的概念。呈现的作品仿佛似曾相识的感觉。
名家在作画中,那种胸中有千山万壑,下笔精炼老到的淡然处置过程,让人感到赞叹。
每一笔一墨,要么是在作铺垫,要么是在画龙点睛,随笔而发,随意而生,洒脱自如的笔墨,经过千百次的大笔散锋和小笔皴擦点染,最后呈现出一副壮丽或苍茫的大好河山景象。
最近,我观看了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陈克永老师在【头条】平台上发布的教学视频,这幅画取名曰“天云山胜景”,取自京郊平谷区的一处天云山为原景。
该教学片分三小节展现了画写意山水画的全过程,陈老师并边作边讲解。不但画得好,讲得也精彩。
我这位数学教书匠,平日里,尽是与X,Y,阿尔法,贝塔等字母和符合打交道,哪里听到和目睹过画家大师的倾心真传,这次是大饱眼福,在学习和膜拜中观看完毕。
现做一个梳理和总结,聊以复盘,留作纪念,也不枉费观看,并且将陈老师讲解的精彩观点和古语也单独提炼出来。
本次教学为绘画【天云山胜景】开始的第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
一、古语和精彩观点
1. 经营位置,就是构图,包括画面有什么?有山、树、瀑布、水口等,以及山准备画多大,山体占多大比重,等等。
2. 古人云:“丈山尺树,分马寸人”。
3. 先要淡墨干笔,用横托竖抹的行笔方式,把大山的大体走向摆布出来,即大山的感觉画出来,包括山脊的来龙去脉,从虚到实来画。
4. 行笔中有很多笔尖,把山石上的那些抽象纹理,自然肌理,纹理之间的叠层关系,通过笔的散锋表现出来。
5. 不要一开始画得过于充实,给人太堵的感觉,要流出足够的空白,有个大概的轮廓就行。
6. 构图的效果,能让人感觉到,山很高大,很充实,很博大,很壮美。
7. 在画的过程中,画家要不断摸索山石的纹理,因为很难说出具体长什么样。
8. 让毛笔在画面上给人的感觉,是不断地改变主意,不断地生发和扩展,总是伴随着抽象和具象。
9. 一会儿是画家主导着笔墨,一会儿又是笔墨主导着画家。
因为一个笔墨出现后,它就主导着画家的思维,不断地往深入、往具象发展。
10. 画植被的时候,也要跟山体结合起来,符合山体层层叠叠的感觉。
11. 画树木都要和山有关系,要长在山上,依附于山石上,不要割裂开。
12. 山上植被长的方向,还有小树长的位置和方向,粗看很乱,但细看时很有规律。
13. 石是山之骨,要把石头画得很充分,山顶的植被画得很丰茂。
14. 现在画的方法,都不是一上来就很确定的形状,而是先把大的感觉画出来,有点像西画中,要先铺大调子。
15. 先把大的色调,黑、白、灰的关系,以及整幅画大体的结构表现出来。
然后再用传统的手法,把它一笔一笔具体刻画出来。这种画法,画大幅画作时,不容易出现支离破碎的感觉,对整体性把握比较容易。
16. 这个山体从这里起始,往这个方向走,通过山脊的回旋,产生一种扶摇直上的大气概。
下边是进山的山门,旁边近景画的是几棵松树。这就是整个画面的构图。
17. 在绘画开始阶段,追求的是大的效果和气韵,这个把握住了,就为整幅画奠定了成功的底子。
二、我的心得
1. 绘画是画家与笔墨之间的互动,互相引领,相辅相成的创作过程。
绘画首先是创作的艺术,不是模仿或临摹。从构思、到构图、再用笔墨表现出绘图的动向和龙脉,以至完成完整的一幅作品,这些都是画家的原创性思想的实现。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手中的笔受画家主体的支配,但是每一笔一墨的画出,也反过来引导画家的下一次的笔墨的位置和方向,总之二者总是彼此互动,相互影响。
这一次出现的败笔,很可能促成了画家下一个灵感的诞生。从而打造出了一幅笔精墨妙的画作。
2. 绘画是从抽象到具象,从虚到实的变化过程。
绘画不是直接从某个局部全部完成之后,再画另一部分,直至画完整幅画,这是一种拼接式创作。
而是先宏观上把握住整体的山体大小、其中元素的位置及其比例关系。
具体而言,可用横托竖抹的用笔方式,画出轮廓,完成整体的构图,之后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局部,这时往往用的是一笔一笔地勾勒。
3. 绘画要求画家不仅有画功,还要有观察力和想象力。
画家一定是善于观察事物,对实物有敏锐的洞察力,甚至对某些细节特征的观察,做到笔墨未动,已成竹在心,胸中了然对象的样貌。
此外,对于那些毫无章法的山石纹理、灌木植被、飘荡白云,让画在平面宣纸上的一笔一墨,产生出灵动的立体空间感,这就离不开直觉和想象力。
所以,我明白了画家经常要考察实地、进行户外采风的意义,同时画家的右脑一定也比较发达。
总之,绘画学问深妙,功夫在画外。
绘画需要一定天赋和热爱,更需要长期练习和努力,需要较高人文和审美素养。
头脑明白,能看懂和听懂绘画,充其量是二等的评论家。慢慢来,不急躁,权当作娱乐消遣、扫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