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植物在人类眼中的形象。
在人类的眼中,草木是没有感情的。她们是低卑的,是可以任人践踏,收割,砍伐的。
我自认为我是爱植物的,曾经希冀“像一棵植物一样的活着。”
或者,如同三毛所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读祈云枝老师的《俯首低眉阅草木》,喜爱,钦佩,叹服!
她以饱满真挚的感情,以优美细腻的笔触,从人类的角度去解读一草一木,不禁为之拍案叹服!
她的哲学散文,落笔植物,观照人类,从植物的习性联想到人类的生存和处世之道。如韭菜——大不了重新再来,荷叶——当学荷叶会自洁,卷心菜——自静其心等等,她领悟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的智慧和哲学,在为我们勾勒出植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同时,给人警醒,发人深思。
我也写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但较之祈云枝老师的文章,不仅仅是文笔和知识性欠佳,单就格局而言,我的文章太关注自我感受,太小家子气!
祈云枝老师眼里的植物,是一个个朴素低调的“哲人”,是懂的合作共赢,是能够求同存异,是知道少索取,多付出,践行有舍才有得的一个个“哲人”。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起落吧,只有敢于承认失败,敢于从头再来的人,才能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她在写“韭菜”时如此引申。
“如果在机遇来临时,迟迟不采取行动,那么从身边溜走的不光是转瞬即逝的机会,还有成功和快乐。”她写梭梭是如此写到。
我想,如果作者知道梭梭是肉苁蓉的寄生植物,必定还要给肉苁蓉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描写含羞草,说“太过娇惯自己,是一种羁绊,也是含羞草永远不能够壮大的根源。”
你看,作者每写一个植物,除了严谨的介绍植物的特性,还把其隐含的哲学思维贯穿其中。
当然,植物的特性,只是植物为了生存和处世的智慧,只不过,爱她们的人发现了她们的秘密并用文字传播于大众。
我也把植物写做用“她们”,是缘于去安徽学习,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讲《神农本草经》,他把植物比做既柔弱又坚韧的女性,他称植物为“她们”。我颇为动容,自此,也将植物写作女性的“她们”!
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花花草草,不仅仅有着极具个性的生物学特性,更有丝毫不逊于人类的智慧和信念。
走笔至此,刚起曾经看过的《阿凡达》,电影里描绘的植物不仅仅有生命,而且还有智慧有力量,善恶分明。
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希望,有慧眼的你呀,也发现她们独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