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食物,怎样变成免疫力呢?一般的说法是这样的:本产品富含维生素C(We,黄芪多糖,灵芝多糖等),然后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效果如何如何好,吧啦吧啦!让人感觉只要把这些优质产品丢进肚子,立刻免疫力就上来了。
绕过这些漂亮的广告词儿,咱深一步,聊聊消化这件事。首先,食物进入肠胃以后,要想透过胃壁,肠壁进入身体,必须变成小分子物质,要能溶解于水,不然过不去。这个拆解过程是个大工程。
除了前边说的维生素C之类,本身就溶于水之外,大类物质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统统都要费一番手脚。从食物一入口,唾液里的淀粉酶就开始起作用了,下手要把淀粉变成麦芽糖。。一入胃,强大的胃酸,开始初步分解蛋白质。刚进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脏分泌的胰液,又紧跟着过来了,投入到消化这个大工程之中。
肠子是消化的主战场,这么多力量投入进来,分解的过程应该很轻松吧,但事实是,不够,很不够!还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肠道菌群。据现代研究,人的肠道里,菌群微生物有好几百种,总数以十万亿计。它们和人体的胆汁,胰液等物质一起,最终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溶于水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等。最后,在大肠里完全以微生物菌群为主导,对尚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残渣,进行最后的分解。
总体上说,这些微生物菌群,虽然也消耗了一点营养物质,但好处远远大于这点损失。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不光帮助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使人体能够吸收,还能合成不少维生素,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同时还能促进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
铺垫了这么长,终于要说关键问题啦,我自个都嫌啰嗦。关键是这个微生物种群不受人体直接控制。我们怎么来保持这个微生物种群的正常,一直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占优势,而不是会导致我们生病的有害菌大量繁殖呢?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第一个是吃的食物,第二个是肠道的温度,第三个是胃肠蠕动排空的速度。我们前文说的要吃一些皮,要有一些纤维素,这样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排空速度这一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便秘的害处,就不多说了。主要说一说温度。
我们最熟悉的有益菌,就是酸奶里的双歧杆菌。酸奶怎么做的呢?一般是放上菌种,保温42度四到六小时。因为菌种不同,温度会稍有差别。但是它的适宜温度,对人体来说,就是温度要高。肚子摸起来暖暖的,就对了。
温度,不光是对菌群有影响,对人体的影响更大。肠道有几百种微生物,不论有益有害,它们的活动范围是要限定在肠道之中的。既要让消化好的各种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流向全身,又不能让这些微生物跟着进入血液。于是人体的免疫细胞,百分之七十以上(重要的话说三遍,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七十),常年驻守在消化道!温度一提高,免疫细胞活力就增强了,这是大好事啊!
知道了,人体免疫力的主战场在消化道,那么让肚子的温度提起来,这边的力量能稍微的能腾出来一点,你身体其他部位的免疫力立刻就加强了。这是养生的一大关键,传统气功天天在那里念叨,意守丹田,在守什么呢?通过意念,让肠子这一块温度提起来呀!略懂艾灸的都知道,艾灸肚脐,气海关元也就是小肚子这一片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一艾灸,肠子的温度提起来了嘛!
下文开始讲除了吃以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