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年三十

      1969年的春节在2月中旬,这个春节对李轼来说,印象很深,接连发生的事都是他没有料到的。

      年前,当领袖要求学生上山下乡的指示见诸报端时,离1969年元旦没几天了。第一批学生要赶着到农村去过一个革命化的元旦,在元旦前就下乡了。武兴华就是其中之一,这批人不多。元旦一过,更多的学生又开始动身了,方二的兄弟方安顺就是在这批知青中,心里都在想既然早晚都要去的,那就不如早点去。顺便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也是一种革命觉悟高的体现。


      好多年来,春节对李轼来说,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家里人都把它当平常日子过,既没有放鞭炮、也没有贴春联,也没人给压岁钱,也不像有些家庭那样,孩子们要换一身新衣。唯一的就是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母亲要张罗着做一顿好吃的年夜饭,有些东西甚至是提前几天就准备好了。为此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分派点任务,或是去排队买东西,或是洗被褥蚊帐,或是搞室内卫生之类,不让每个人闲着,都要为春节高兴地忙碌着。


      大年三十,天有点阴,时不时飘点细雨。

      天气阴冷,阻挡不了老百姓过节的好心情,也阻挡不了家家户户对大年三十家人团聚那一刻的冲刺。只要情况许可,在外地工作或安家的配偶、子女总是像倦鸟归巢一样,急急忙忙往家乡赶,要在老家过一个团圆年。钟益生的父母也从渡口回来过年,昨天已到家。李轼的大姐二哥都在外地,二哥早些天来信说今年要回家过年。现在也像所有的倦鸟一样,正在往家“飞”,拎着行囊,在候车的地方焦急地等待,急急地挤车。中国人传统的喜庆颜色——红色,再一次跃上家家户户门前,那是火红的春联。当然春联内容是更具革命化了,诸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之类了。

     *           *          *

      当地过年的习俗很多,李轼家都把它简化了,唯独在吃方面还保留一致。初一早晨必须吃汤圆,这是家家户户如此的,而且讲究自家做,因为商店里没有生汤圆卖。

      半个月前,院子里各家已凑钱把院里闲置一年的磨子修好,到时各家就可安排时间推磨了。往往提前两三天,把做汤圆的糯米泡好,最迟在大年三十这天,各家都要把糯米推成浆,然后吊干或压干,就等初一早晨做汤圆了。有些家还要做鸭儿粑、黄粑之类,也需要在大年三十这天把它推出来。这一天,院子里的磨子就没有空下来过,有时院外附近的人也有来推磨的。过去,李轼也是家里推磨的主劳力之一,今年李轼家没人操持此事了,过去推磨觉得烦,现在没磨可推也觉得烦。看着别家都在忙,他有一种无所事事的失落感。

      院子里十多户人家都在为年夜饭做准备。院子里五音五味俱全,大人的吆喝声、小娃儿的喧闹声、炖鸡的清香、烧鱼的鲜香、熬肉的浓香……各种声音和味道掺杂在一起,很是闹热。忙碌辛苦了一年的人,愿意把平日舍不得花的钱用在这天,平日的节衣缩食就是为了今晚的餐桌更丰盛一点。一年来的艰辛都要在这一年最后的晚餐中得到慰藉。一家人能平安地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其乐融融,一起摆龙门阵,过往的欢笑和愁苦就算过去了。来年如何?不管是好的歹的,一家人都往好的方面期待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但中秋节家人团不团圆,人们并不看重,大年三十才是人们最看重的团圆时刻。

      对老师来说,此时正是寒假,原本是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而李轼的母亲却到了文教系统的学习班。“学习班”,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尤其是适宜于解决各类“思想”问题,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屡试不爽,经过二十年的反复运用,早已是炉火纯青。面对一些顽固而坚持不下乡的学生,给其家长办学习班,自然是一种首选方法。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可比给学生本人做思想工作容易得多,也有效得多。尤其是集中学习效果明显,家长被集中起来学习,有一种很好的群体效应, “学制”极其灵活,一旦解决问题,即行毕业。只要有一个人毕业,剩下没有毕业的人就会感到更大压力,就会感到恐慌,就想着怎样才能毕业。因为李轼没有下乡去,他母亲也被“请”进学习班,眼看到了大年三十还没有“毕业”。家里没有主事的人,唯一的那点忙碌年夜饭的年味也没有了。

      虽说是年节了,为躲童师傅,李轼已有一段时间不在家呆。午后他从钟益生家里回来一看,大年三十,家里仍冷锅冷灶,他抓了一顶草帽扣脑壳上,转身下河去了。

      这时的江边也没啥人迹,就只有李轼他们这一拨冬泳爱好者,还在若有若无的濛濛细雨中坚持。衣服都丢在岩石上,用草帽盖着,人光着,任由那牛毛似的雨丝亲吻肌肤。

      冬春之际的金沙江虽然仍是激流奔放,却沉稳多了,江水也清澈了许多,江面也窄了许多,最窄的地方不到二百米了。岸边较平的地方,河滩退出来很多,陡峭的地方,原来没在水下的岩石也露出来。最冷时候的三九四九虽然已经过去了,江边还是寒风阵阵,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这样强的风,在江边却很明显,那是因为大江的流动产生的风。

      金沙江还是那样明快跳跃,天空反而很阴沉,已经立过春了,蜀南地区的初春总是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夜雨尤多。而这个城市春节那天,多半是在小雨天或阴天中度过的,人们已习以为常。唯一不习惯的就是,今年的春节,不少家庭的子女不在身边过春节了。李轼听方二讲,他兄弟已经来信说,这个春节不回家了,要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