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让别人觉得你有趣;第二个层面是自己活得有趣。当我们讨论“有趣”时,大部分人关心的是“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有趣”,但是问题的本质在于,你得先活得有趣,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有趣,换一句话说,自己活得有趣才是真正令人艳羡的状态。
值得高兴的是。“有趣”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和认知,也是一门技能。是技能,就可以学习和锻炼。
拥有像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
一个小孩子可以蹲在家里的阳台一两个小时,只为观察一只小蚂蚁,可以仰望天上的白云良久而兴趣盎然,可以像对待珍宝一样耐心地给家中的花花草草浇水。在孩子的眼中,万事万物都是有趣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成年后的我们被日常生活的琐碎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所以尽管忙碌,但是却开始觉得无聊了。
前几日,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爬了武功山。这是我第二次爬武功山,但由于心态和视角的转变,我认为第二次的旅程更有趣。这一次,我慢慢地爬,我观察山中的竹林、天上的白云、金黄的落日、灿烂的夕阳、闪亮的星星以及远方目的地传来的灯光;我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叫声、漆黑夜里的风声、帐篷外传来的打呼声、还有手机里传来的音乐声;我感受山上清冷的风;我呼吸一千多米高空的空气。
小王子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成年后的我们,何不在某个时刻让自己也变成小孩呢?当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事物时,打开你的感官,去观察去体会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很有趣。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被认为是一个极受欢迎的看世界的方式,我们也常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环游世界的人,但是去过很多地方的人在见识上就一定比他人高明和深远吗?那可不见得。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却对此无甚兴趣,亦不求探索,那“去很多地方”便毫无意义。
一句话概括,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经历的意义。希望有一天你我也能像《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作者王小圈一样,大声说道:“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纯粹到透明。”
善于自嘲
自嘲是幽默的一种。黄渤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幽默,而他的幽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善于自嘲。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黄渤录制《康熙来了》,小S对他说:“你长得很特殊唉。”黄渤却笑着说:“一开始长得还挺婉约的,后来就越来越抽象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黄渤的两句自嘲,立马让大家把对他颜值的关注转到他的“有趣”上。
黄渤的颜值不高,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在别人拿自己的短板开玩笑时,他能够做到如此坦然地应对,恰恰反映了他的自信。自嘲不是自卑,不是妄自菲薄,是一种自信到骨子里的豁达。所以,自嘲的基础是自信。至于如何变得自信,无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谈、习以为常但又直指本质的方法:先自我觉察、再自我接纳。一个连自己都没找到的人,何谈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己。
拿我自己举例子,在以往和别人的比较中,我经历过太多的自我否定,每次自我否定都会让我陷入一个情绪的漩涡和泥沼,久久爬不起来。不想努力、不想提升、自我可怜、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是我陷入自我否定时的常态。自我否定就像一个敏感的魔鬼一样,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把它惊醒。频繁的自我否定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对能量极大的消耗。所以我开始意识到自信是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我才不管什么“自卑也会使人进步”,我要我绝对自信。现在我已经极少需要从外界寻找自我价值,但是离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善自嘲的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一直修炼。
拥有广阔的知识面
在看一些教人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进行有效社交的文章和书籍时,我发现“夸奖”的重要性反复被强调。也是,谁不喜欢被夸呢?可你要是以为简单地说一声:“你好棒啊”、“你好优秀啊”、“我太佩服你了”,就可以提升你在他人心中的好感,那你也太把别人当白痴了。比如,同样是夸别人拍的照片,你就只会说:“我天,这也太好看了吧”,而别人则可以从具体的构图、光影、色彩来一一进行点评,这夸人的效果能一样吗?
夸人可是个技术活,要夸到位、一针见血地夸,可是需要点本事的。这种本事就是你对一件事物有鉴赏力或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的渠道有很多,主要的无外乎这三种:历练、阅读、交友。
第一种,历练。青少年时期的历练很考验投胎技术,出生在官员家庭,那从小可能见多识广,对人性对社会较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洞悉;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可能有诗书熏陶,更有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年以后的历练就有个人自主选择的范围了。
你可以出去看世界,可以选择很多新奇的体验。任何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没做过的事,你都可以去体会和尝试。很多事情做过之后,你可能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但要是不做,你就一点概念都没有。在《我家那闺女》里面,王鸥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举办了一场换装派对,我看到她要做这件事时,简直兴奋极了,太有意思了吧!即便丑兮兮又怎么样,我可以看到一个很颠覆的自己啊,而且被镜子中的自己丑哭、而后又乐得哈哈大笑,不好玩嘛!光想想就觉得有趣!但是她的几个员工起初都不是很乐意,所以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你可以选择你体验的项目,只不过永远要记得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新鲜感。
第二种,阅读。虽然旅行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时间和金钱等成本,旅行的次数很受限制,可阅读不是,阅读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经济的方式,没有之一。阅读的意义有太多人谈论过了,不多说了。只是提醒一句,不要被整天在手机上浏览的信息和文章所迷惑了,那不是知识,或者说,从那些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概率比较小。
第三种,交友。如果你有过因为和他人交谈刷新了自己的认知、获取了新的知识这样的体验,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优秀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会把他的见闻、体验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分享给你,你也会被他影响和感染,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一直觉得,不要害怕优秀的人的光芒,不要害怕被他比下去,你能够得着他,就证明你也不会太差。
展示你的有趣
在活得有趣的基础上,让人觉得你有趣就变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本质上,“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这种“意外”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不知道你原来是这样的;第二个层面:我知道你是这样的,但是不知道你这样到“这个”程度。你可以想一想,那些你觉得有趣的人,是不是都在某种程度带给你一种“想不到”,而且是愉悦的“想不到”。
知道了让人觉得有趣的本质,也就知道了如何展示自己的有趣,无非就是:管理期望值。在“别人觉得”和“你实际上是”制造差值,差值越大,你越有趣。
重申“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一开始我们就讨论了有趣的两个议题,分别是“自己活得有趣,对生活感兴趣”和“让别人觉得我有趣,对我产生兴趣”。虽然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是第二个议题,但事实上,第一个议题才是生活的意义。“让别人觉得我有趣”中的“有趣”就像审美一样,标准不一,所以我干嘛要追寻别人的认同,我自己活得有趣不可以吗?做人就要有这样的底气,我美不美、胖不胖、有不有趣,都我说了算。
就像王小圈说的:素来只有我看天下人“有趣”与否,岂能在乎别人看我“有趣”与否?